《柳葉刀》雜志在線發表了目前最大規模的一項帕金森病臨床試驗(PD MED)。研究人員比較了治療帕金森病的老藥levodopa和它的兩種替代品DA(dopamine agonists)和MAOBI(monoamine oxidase type B inhibitors),結果表明對于剛診斷出帕金森病的人來說老藥levodopa更加好用。
帕金森病是英國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第一是阿爾茨海默癥),據統計患者總數已經超過了十萬,每年還會新增八千個病例。Levodopa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帕金森藥物,不過長期使用這種藥物,患者會出現無意識的肌肉痙攣(運動障礙)和癥狀波動。與levodopa相比新藥DA或MAOBI引起這些并發癥的風險較小,但它們會引起其他的副作用,例如惡心、幻覺、水腫和睡眠障礙等。
“之前的帕金森臨床研究中患者太少,跟蹤時間也比較短,而且都著重于醫生對患者運動癥狀的評估,沒有涉及藥物對患者總體生活質量的影響。因此多年以來人們一直不能確定,用不同帕金森藥物進行初始治療的利與弊,”領導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Richard Gray說。
這項臨床研究隨機抽取了1620名早期帕金森患者,分別用DA、MAOBI和levodopa對他們進行治療。研究人員讓這些患者在七年時間內自我評估用藥后的行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發現他們更認可levodopa帶來的持續性改善。與接受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相比,使用levodopa的患者在日常活動、認知、交流和身體不適程度等方面給出了更高的評分,雖然他們無意識的肌肉痙攣比較多。
Gray教授指出,“盡管幾種治療方式的差異并不是特別大,但如果將短/長期效果、副作用、生活質量和治療成本綜合起來考慮,對于絕大多數患者來說老藥levodopa仍舊是最好的初始治療策略。”
他補充道,“在目前的臨床實踐中,醫生們用DA對絕大多數七十歲以下的患者進行初始治療,以避免引發與levodopa有關的運動并發癥。然而我們發現,不論在什么年齡段levodopa都比更昂貴的DA要好。”
這項研究的臨床協調員,英國伯明翰大學的Carl Clarke教授補充道,“PD MED是迄今為止最大型的帕金森藥物臨床試驗,這一項目的結果很可能轉變世界各地的帕金森治療策略,讓大多數患者在一開始就接受levodopa治療。”
多倫多西區醫院的Anthony Lang教授和Dr Connie Marras評論道,“PD MED告訴我們,對于絕大多數帕金森患者而言,不同的初始治療策略可能影響并沒有那么大。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克服對levodopa并發癥的恐懼心理。許多人之前認為,levodopa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運動障礙,過早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但這其實是沒有依據的。”
21歲女大學生小戴因“反復上中腹疼痛6年,加重5天”,近日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外科就診,檢查發現竟是先天性巨結腸“惹的禍”。老年外科主任彭健教授團隊為小戴進行了微創手術,切除了其病變的巨腸,最粗處直......
眼瞼出現腫物,以為是長了“眼癤子”,便自行滴眼藥水治療,不想竟發展成“眼癌”。近日,在四川眼科醫院,72歲的李先生經活體病理檢查,查出為眼瞼基底細胞癌。該病癥最大特點是嚴重時會擴散、轉移,導致患者臟器......
腦深部電刺激(DBS)是一種廣泛使用于帕金森病等晚期運動障礙的療法。傳統的腦深部電刺激通常采用標準化方法,無法對患者的活動或癥狀產生響應。因此人們對適應性腦深部電刺激很感興趣,這種方法實時檢測患者的神......
記者8月2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骨科、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治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教授黎志宏團隊在骨腫瘤、骨轉移瘤及納米材料領域獲系列新成果。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化療藥物耐藥是......
《自然·醫學》19日發表的一項最新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與使用傳統腦刺激方法相比,使用個性化神經信號的適應性深部腦刺激,可將帕金森病患者運動癥狀的持續時長減少50%。研究原理示意圖。圖片來源:《自然·醫學......
《自然·醫學》19日發表的一項最新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與使用傳統腦刺激方法相比,使用個性化神經信號的適應性深部腦刺激,可將帕金森病患者運動癥狀的持續時長減少50%。研究原理示意圖。圖片來源:《自然·醫學......
骨關節炎(OA)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其主要特征為關節疼痛和致殘。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或能夠延緩OA進展的治療手段,這種疾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離子通道是位于細胞......
腦出血手術后再出血與高死亡率密切相關,但目前尚無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2024年8月14日,鄭州大學史進進、張振中、張開翔及劉軍杰共同通訊在 ScienceAdvances 在線發表......
盡管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在抑制HIV-1復制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現有的抗病毒藥物存在局限性,包括終身服藥、頻繁服用、副作用和病毒耐藥性,因此需要新的HIV-1治療方法。CD4是HIV-1進入的關鍵......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偉波課題組合作于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合作發表了題為"Ligand-EnabledPd-Catalyz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