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治環境汞污染,保障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規范汞污染治理和管理行為,引領涉汞行業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技術進步,促進行業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汞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以下簡稱《技術政策》)。
基于全球公約制定精準路線
2013年10月,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組織下,國際社會通過了《關于汞的水俁公約》(以下簡稱“汞公約”),我國作為首批簽約國簽署了公約。迄今全球有128個國家簽署了公約,包括美國在內的10個國家業已批約,預計公約將于2016年對全球生效。汞公約將對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與人為活動有關的汞及其化合物的使用、排放和釋放進行管控,主要包括原生汞礦開采、汞的有意使用、無意排放、汞廢物及污染場地等,涉及燃煤、有色、化工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和領域。
而在2013年UNEP全球汞評價報告中顯示,中國大氣汞的排放量約為550噸,約占東亞和東南亞的50%,全球的1/3,是全球最大的大氣汞排放國,且呈上升的趨勢。其中以燃煤、有色金屬冶煉、水泥生產的排放為主。從數據看,在未來減少汞的使用和大氣汞排放方面,中國要承擔比世界其他國家更大的履約壓力。據調查,全國共有汞排放點源60多萬個。汞履約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公約生效和付諸實施,在對我國汞污染防治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必然對相關行業帶來巨大影響。
黨中央、國務院對汞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十二五”初期就已將汞列入了5種優先管控的重金屬之一,部分行業的汞污染控制工作得以先于汞公約履約開展,國內汞環境管理理念和環境治理技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本次《技術政策》最大的亮點在于,從國內汞污染防治和履行國際公約要求角度出發,針對汞污染中最難控制的大氣汞排放提出“遵循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全過程污染控制原則,采用先進、成熟的污染防治技術,加強精細化管理,推進含汞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減少汞污染物排放”的汞污染防治技術路線,從原生汞生產、用汞工藝、添汞產品生產和無意汞排放4個方面9個行業提出源頭替代、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汞污染防治技術引導方向,并提出硫、硝、汞協同減排和含汞廢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的鼓勵研發方向,涉及原生汞生產、用汞工藝、添汞產品生產以及燃煤電廠與燃煤工業鍋爐、銅鉛鋅及黃金冶煉、鋼鐵冶煉、水泥生產、殯葬、廢物焚燒和含汞廢物處理處置等無意汞排放工業過程。
《技術政策》規定汞污染防治應遵循哪些原則?
《技術政策》根據涉汞行業汞污染的特點,遵循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全過程污染控制原則,采用先進、成熟的污染防治技術,加強精細化管理,推進含汞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減少汞污染物排放。
◆原則一:源頭減量
使用低汞、固汞、無汞原輔材料,并逐步替代高汞及含汞原輔材料的使用;鼓勵采用低汞原燃料替代、低汞混合材料摻用等技術的應用;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汞觸媒,降低單位產品的汞消耗量;燃煤電廠與燃煤工業鍋爐應使用低汞燃料煤或采用洗煤、配煤等脫汞預處理技術,減少燃料中的汞含量;加強各生產過程中汞等重金屬元素的物料控制,從源頭減少汞污染物的排放。
◆原則二:過程控制
我國主要用汞產品或涉汞工藝包括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體溫計、血壓計、電池等添汞產品生產過程。涉汞行業影響面廣,涉及原生汞生產、燃煤、鋼鐵、有色等國家支柱行業。
在燃煤過程中可通過采用煤炭改性以及使用煤炭添加劑,合理提高氯、溴等鹵族元素含量,提高燃燒過程中汞的轉化效率。在新型干法水泥窯生產工藝中應提高水泥回轉窯窯尾廢氣與生料粉磨烘干的同步運轉率,加強生料磨停運時汞排放控制技術措施,減少水泥窯的汞排放。鼓勵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工藝和設備,推進清潔生產。
◆原則三:末端治理
對含汞物料污染防控,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基本原則,宜采用波立頓脫汞法、碘絡合—電解法、硫化鈉—氯絡合法和直接冷凝法等煙氣脫汞工藝,采用袋式除塵、電袋復合除塵和濕法脫硫、制酸等煙氣凈化協同脫汞技術;對脫汞副產物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對粉煤灰和脫硫石膏進行安全處置;含汞廢水可采用硫化法、中和沉淀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方法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廢水應優先循環利用;嚴格執行副產品硫酸的含汞量限值標準,加強對進入硫酸蒸汽以及其他含汞廢物中汞的跟蹤管理。汞礦采選過程產生的廢石和選礦渣應優先進行資源綜合利用或礦坑回填的處理處置;含汞廢物應交具有相應能力的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置。同時,積極鼓勵在生產過程中應對汞及其他有價成分進行高效資源回收,盡可能地防止、減少或減輕含汞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
《技術政策》將引領涉汞行業技術進步
汞公約將對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與人為活動有關的汞及其化合物的使用、排放和釋放進行管控,主要包括原生汞礦開采、汞的有意使用、無意排放、汞廢物及污染場地等,涉及燃煤、有色、化工、水泥、醫療、照明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和領域。
盡管國家各部門針對涉汞行業頒布的法律法規、排放標準日趨嚴格,但涉及行業從源頭控制的清潔生產技術到“三廢”處理的綜合防治技術和管理相對缺乏,政策引導力度不夠。因此,本次發布的《技術政策》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清潔生產的要求,強化監測監管,鼓勵涉汞行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通過自主創新或者采用國家推廣的清潔生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防止汞污染。
作用一:將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汞公約明確要求,2020年單位PVC生產的用汞量要比2010年減少50%,并且在締約方大會確認技術經濟可行的無汞催化劑5年后,最終淘汰汞的使用。本技術政策提出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汞觸媒,降低單位產品的汞消耗量;并鼓勵研發高效低汞觸媒(汞含量低于4%)和無汞觸媒、無汞催化技術及工藝設備,就是依據“減量化、無汞化”的汞污染防治工作路線提出的。
我國是一個添汞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汞公約附件A所列須在2020年前淘汰的添汞產品幾乎在中國都有生產,而且許多產品主要由中國制造并大量出口。含汞醫療器械、電池和含汞電光源是我國主要的三大添汞產品。《技術政策》提出使用低汞、固汞、無汞原輔材料,并逐步替代高汞及含汞原輔材料的使用,從源頭上逐步淘汰公約規定的添汞產品,減少汞污染。
作用二:能夠加強技術引導和調控。
鑒于汞礦開采及礦區“三廢”污染防治技術的實際需求,鼓勵研發提高汞尾礦利用率、尾礦、廢石及廢渣無害化處置、尾礦庫復墾修復、礦山生態恢復及汞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燃煤電廠與燃煤工業鍋爐、銅鉛鋅及黃金冶煉、鋼鐵冶煉、水泥生產、殯葬、廢物焚燒和含汞廢物處理處置等無意汞排放工業過程,由于使用煤炭、含汞原料礦等伴生原燃輔料,成為汞排放的主要排放源。加強過程和末端控制成為無意汞排放行業的重要抓手。《技術政策》提出,燃煤電廠與燃煤工業鍋爐應采用高效燃燒技術,實施燃燒過程控制,減少汞污染排放。采用煤炭改性以及使用煤炭添加劑,合理提高氯、溴等鹵族元素含量,提高燃燒過程中汞的轉化效率。銅鉛鋅冶煉過程產生的含汞廢氣宜采用波立頓脫汞法、碘絡合—電解法、硫化鈉—氯絡合法和直接冷凝法等煙氣脫汞工藝。新型干法水泥窯生產工藝應提高水泥回轉窯窯尾廢氣與生料粉磨烘干的同步運轉率,加強生料磨停運時汞排放控制技術措施。應加強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運行的動態管理,依據固體廢物組分及汞含量不同采取合理的處置速率,保證汞等重金屬排放達標。同時宜采用袋式除塵、電袋復合除塵和濕法脫硫、制酸等煙氣凈化協同脫汞技術減少汞排放。同時,由于汞與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污染物存在協同減排效應,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同步去除,因此《技術政策》提出鼓勵研發硫、硝、汞等多種污染物一體化高效脫除技術及裝備、煙氣中汞、二噁英等污染物高效協同凈化等協同脫汞技術研發方向。
此外,我國汞監測儀器設備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盡快開發性能可靠、造價合理、操作方便、維護容易的連續在線汞監測系統,擺脫對價格昂貴的進口汞監測系統的依賴。同時對燃煤煙氣總汞、顆粒態汞、廢水中汞、固體廢物中汞的采樣方法及實驗測定方法沒有具體、詳細的措施步驟和不同條件下的方法選擇等,而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數據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對于這些問題,《技術政策》也提出了鼓勵研發應用汞等污染物快速及在線監測技術和設備的技術研發方向。
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郭鵬然團隊與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志良團隊合作,基于土壤水溶性溶解有機物關鍵組分鑒定,揭示了土壤植物修復中使用螯合劑所引發的強烈土......
9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制備出一種改性生物炭,大幅降低了廢水中汞污染的治理成本。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工程技術領域期刊《燃料》上。汞作為一種全球性污染物,可引......
由病原細菌和真菌所導致的植物病害會造成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產。為保障棉花作物的健康安全,研發土壤環境污染修復技術,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開展了種衣劑對棉花種子及根際土壤......
方衛國教授和研究生們在實驗室。(攝影:朱原之)汞是三大毒性金屬元素之一,十大致癌物之一,是環境毒素與健康殺手。日前,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方衛國教授從一種常見的真菌——綠僵菌身上挖掘到兩個基因,它們聯手......
汞污染和溫室氣體一樣,能在全球范圍產生影響。作為一種重金屬污染物,它在自然界(包括大氣、水體、土壤以及生物圈)中普遍存在。盡管2017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28個國家和地區聯合簽訂了控制汞污染的《水俁公......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峰江街道亭嶼村和山后許村之間,近兩公里道路兩側,密布著大大小小的苗木基地,種植各類花卉苗木,一眼望去郁郁蔥蔥。但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土壤受到過嚴重污染。土......
12月21日至22日,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江華博士工作站及中國南方柑橘黃龍病防治研究中心,在湖南江華縣聯合組織了柑橘黃龍病防治項目年度評審會。中國是柑橘產量和種植面積第一大國。但黃龍病這種......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數量急劇上升,加油站和地下儲油罐的數量與日俱增。由于輸油管道、儲油罐滲漏,含油污水排放,落地油等原因,大量油類污染物進入土壤。石油和化工工業對土壤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其中的大......
綜觀生態環境產業的發展,經過2018年和2019年的行業陣痛期,2020年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的大監管格局已然形成,生態環境產業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政策深耕時代。總體而言,生態環境板塊基本面逐......
玻璃化技術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核廢料的玻璃化處理技術,近年來該技術被推廣到污染土壤的治理,1991年美國愛達荷州工程實驗室把各種重金屬廢物及揮發性有機組分填埋于地下0.66m后,使用原位玻璃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