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27 16:07 原文鏈接: 《科學》預測2022年新聞“頭條”


    12月2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對2022年全球科學領域值得關注的事件進行了預測。

    新冠肺炎依然是焦點。隨著世界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3年,研究人員正在努力了解最新的變體奧密克戎對新冠疫情軌跡可能意味著什么。考慮到全球感染的絕對數量,2022年新冠病毒可能會出現更多變種。同時,科學家正在開發新一代疫苗,后者可能提供更廣泛的免疫力,或在呼吸道黏膜中引起更強的反應。2022年,世界還可能開始看到針對新冠病毒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影響,后者可能通過減少死亡人數和住院人數減輕衛生系統的壓力。研究人員將試圖破解新冠長期癥狀的奧秘,即人們在感染消失后數周或數月出現的衰弱癥狀。隨著全球疫苗供應的增加,一個關鍵問題是,貧窮國家能否迎頭趕上,讓大量人口接種疫苗。

    用離子束“召喚”稀有原子核。通常只有在恒星爆發中才會形成的稍縱即逝的原子核,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耗資7.3億美元的稀有同位素束流裝置(FRIB)點火后,將在地球找到家園。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離子源,它的目標是產生理論上可能的同位素的80%,包括1000多種從未被觀測到的同位素。有了FRIB,物理學家希望加強對原子核結構的理解,解釋恒星爆發是如何產生重元素的,并尋找新的自然力量。

    一批著陸器向月球進發。在人類最后一次踏上月球50年后,機器探測計劃正在大規模開啟并重燃人類探索的夢想。繼中國月球車成功著陸后,美國宇航局(NASA)資助的3個由小型初創公司開發的機器人著陸器將于2022年發射,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的探測器可能也將加入其中。NASA的計劃有兩個目的:一是開展研究,特別是對月球微量水的范圍和可用性進行研究;二是通過低成本地向月球表面運送有效載荷,為人類探索月球鋪路。2022年還將首次進行兩枚巨大的火箭軌道發射——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際飛船”,它們能將宇航員和重型有效載荷送往月球和更遠的地方。

    聯合國機構解決污染問題。2022年2月,聯合國環境大會將就一項提議進行投票,該提議旨在成立一個科學咨詢機構,研究化學污染和廢物的風險。聯合國已經就某些類型的污染(如汞和持久性有機化學品)制定了若干公約。但這個新機構的支持者說,有必要進行廣泛的評估以幫助決策者發現新出現的問題并確定研究需求。超過1800名科學家已經簽署了一份請愿書,將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發出他們的呼聲。

    傾聽旋轉的黑洞。引力波探測器已經記錄下恒星大小黑洞的碰撞,但科學家也在進行另一種探索。到2022年,他們希望獲得足夠數據,以清楚分辨來自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引力波的低頻隆隆聲——這兩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數十億倍,它們正在螺旋式地走向合并。為了探測這對黑洞,觀測者將大型射電望遠鏡對準數十顆脈沖星,后者發射的射電束隨著脈沖星的旋轉呈現出具有時鐘規律的脈沖,而節奏的微小變化可能是傳遞引力波的信號。歐洲和北美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已經借此探測到一個微弱的信號,這可能是宇宙中螺旋黑洞發出的隆隆聲。

    美國力求科研創新。美國最大的兩家研究機構正準備建立一些機構,以加快科學發現的速度。2022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將獲得高達30億美元的資助,用于建立一個高級健康研究部門,從而為一系列疾病的“突破性”療法研究提供資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將得到NIH一半的資金,用于成立一個新的技術理事會,致力于加快其資助的學術研究的商業化應用。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如果各國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制定一個新的框架,那么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可能會得到推動。根據談判代表為2022年在中國舉行的一次會議制訂的計劃,196個參與國將尋求擴大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強調可持續發展,確保利用遺傳資源的益處得到公平分享,并在2030年前至少籌集7億美元資助上述努力——其目標包括保護30%的土地和海洋;減少入侵物種的傳播;將全球污染減半,包括將農藥用量減少2/3,并消除塑料垃圾的傳播;增加城市居民使用“綠色”空間和“藍色”空間的機會。

    甲烷探測器進入軌道。新一代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衛星將在2022年進入軌道。其中一枚是甲烷衛星MethaneSAT,該衛星由非營利組織環境保護基金開發,定于明年10月前后發射,它將增強對稻田和管道泄漏等來源的甲烷羽流的監測能力。之后,非營利組織Carbon Mapper開發的兩枚衛星也將加入這一行列。它們的監測目標不僅是甲烷,還包括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氣體二氧化碳。


    相關文章

    2022年重大事件全記錄top20,銘記疫情與災難交織下的成長

    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北京冬奧會在首都北京和張家口舉行。中國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獎牌榜名列第三。中國在舉辦了夏季奧運會和冬奧會后,對于奧運再無遺憾。 3月21日,東方航空云南有限公......

    開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及中國科學報社承辦的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評選活動自1994年啟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8次,取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年度回顧丨一文匯總我們的2021,有你錯過的嗎

    1.    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綱要》指出,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

    2021年最佳科學圖片出爐

    2021年,雖然新冠肺炎仍舊盤踞著人們的生活,但這一年卻產生了許多與大流行無關的令人驚嘆的科學圖像。日前,《自然》評選出2021年度最佳科學圖像,涉及生命科學、宇宙探索、自然氣候等,記錄了2021年最......

    《科學》預測2022年新聞“頭條”

    12月2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對2022年全球科學領域值得關注的事件進行了預測。新冠肺炎依然是焦點。隨著世界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3年,研究人員正在努力了解最新的變體奧密克戎對新冠疫情軌跡可能意味著......

    環境保護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

    2017年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1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提出打造“零污染地球”12月4日~6日,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內羅畢召開,主題為“邁向零污染地球”。大會在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等環境領域通過了13項非約束性決議和3項決定。同......

    2017年國內十大環境新聞

    1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17年10月在京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新的論斷,將堅......

    一篇壞論文,騙了百萬人——巧克力能減肥?

    一位科學記者,組織了一項臨床試驗,證明了“巧克力能減肥”,這個結果經歐美諸多大媒體報道后,影響了上百萬讀者。隨后,這位調皮的記者站出來宣布,他跟媒體開了個玩笑,用真實的研究、真實的數據、真實的論文,得......

    “科學之夜”聚焦2014的“科學”與“新聞”

    1月31日晚6點半,原本靜謐的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園區開始熙熙攘攘。不少理工科模樣的學生簇擁著走向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一樓講堂,興奮地討論著即將舉行的“科學之夜”中國科學報社年度盛典。今夜,這......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