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包小輝、張強等首次完整實現了基于單光子干涉的遠距離雙節點糾纏,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國際首個城域三節點量子糾纏網絡。該工作使得現實量子糾纏網絡的距離由以往的幾十米整整提升了三個數量......
近日,我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精準調控根瘤數量,實現碳氮平衡的高效固氮,從而在大田種植條件下大幅提高大豆產量和蛋白含量。他們同時提出“優化結瘤固氮促進高產優質”的精準育種新思路。相關研究發表于《自然-植......
5月10日,由國家大劇院、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主辦的“當科學與藝術相遇——科學元典名篇賞讀沙龍”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進化古生物學家舒德干教授,“科......
5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及其同事石發展,與南京大學孔熙、德國烏爾姆大學FedorJelezko、德國斯圖加特大學J?rgWrachtrup等,應邀在囯際物理學權威......
5月1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承辦的科幻教育沙龍首場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科幻教育沙龍活動從科幻教育視角出發,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激發其好奇心與想象力,增進科學興趣,......
由諾貝爾獎得主、神經科學家ThomasSüdhof合著的幾篇論文正在接受審查,因為線上評論者對數據重復、圖像差異和其他問題提出了質疑。ThomasSüdhof 圖片來源:JORGEGUERR......
實驗樣品。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供圖近日,中國空間站第六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七號飛船順利返回。此次下行返回的科學實驗樣品涉及23個科學實驗項目,包括人成骨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蛋白質......
——首屆分析科學與儀器大會(第一輪通知)為了推動我國分析科學與儀器領域自主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加強產學研用聯合協作,促進分析科學基礎研究和儀器研發,提升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的水平,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決定于2......
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雙全團隊及合作者的成果,他們在石斛屬等41種蘭科植物中,發現33種蘭花的唇瓣上腺毛分泌油脂,這些新發現的油花均由一類櫛距蜂雄蟲傳粉。角櫛距......
4月25日至27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畜禽新品種培育與現代牧場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牛羊營養代謝平衡與甲烷減排技術”項目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召開。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