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12-07 10:30 原文鏈接: 《科學新聞》:三聚氰胺檢測研究各出奇招

    在三聚氰胺事件愈演愈烈最終波及整條食物鏈的時候,當前的檢測手段顯然已經難以滿足檢測需求。另外,政府對于國家食品安全質量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催化了更加快捷、準確、成本低廉的檢測手段的開發過程。

    檢測手段大PK

    目前國家標準規定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聯用法等檢測原料乳與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優點明顯:檢測極限低,測量結果準確。但缺點也相當突出:樣品的前處理十分復雜,尤其對于難以揮發的三聚氰胺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中需要用衍生化試劑如雙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和三甲基氯硅烷(TM-CS)衍生化處理,使之變成沸點相對較低的物質,更是增加了檢測的難度。

    開發新的檢測手段是在原有檢測方法上加以改進還是另辟蹊徑,各路高手紛紛出招。

    據南開新聞網報道,南開大學科研人員研制出的色譜質譜新技術,可在10分鐘內完成液態奶的三聚氰胺檢測,靈敏度達到0.5ppm(毫克/公斤),小于國家科技部招標要求的2ppm。該項目負責人呂憲禹教授稱本技術的關鍵在于迅速的預處理過程。與傳統的預處理方法相比,這種方法不需要萃取、離心等耗時步驟,因此能大大提高檢測效率。

    與呂憲禹的方法相比,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另一科研小組的檢測方法顯然屬于另辟蹊徑。該小組從三聚氰胺本身的化學結構出發,利用三聚氰胺中氮原子與其他熒光化合物的配位特性,用該熒光物質作為探針,對比配位前后化合物熒光強度及熒光波長的變化來檢測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

    該課題組不愿意透露更多細節,但是其中一位成員告訴本刊記者:“這種方法簡單直接,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因此可能具有很大潛力。”

    蘭州大學劉偉生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也開發出一種檢測三聚氰胺的快捷手段。據劉偉生介紹,這種檢測方法的關鍵是如何使用選擇性沉淀劑。檢測中,第一種沉淀劑用來沉淀牛奶中非三聚氰胺類的組分,排除蛋白質等干擾,然后加入第二種沉淀劑后三聚氰胺的陽性反應便可觀察。經過分離出的上層清液再加入另外一種選擇性沉淀劑。這種沉淀劑對三聚氰胺具有高度選擇性和專一性,不受溶液中其他組分干擾,檢測結果直接:如果清液變濁則含有三聚氰胺,反之則無。

    據劉偉生介紹,這種方法的檢測限可以達到2ppm,符合科技部要求。這種方法檢測時間在25分鐘左右,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除此以外,根據三聚氰胺化合物的特征光譜,科學家們也開發出一系列檢測手段。這些手段包括拉曼光譜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等。根據抗體—抗原特異性結合開發出抗體特異性識別試紙等;根據三聚氰胺在特異性電極上的吸附及反應引起電流信號的變化,也有可能開發出三聚氰胺傳感器等。

    檢測手段眾多,究竟哪種能夠適應需求,還需要時間來決定。

    三聚氰胺推倒多米諾骨牌

    擺在人們面前的已經不僅僅是三聚氰胺牛奶、三聚氰胺饅頭、三聚氰胺飼料,更可怕的是,人們吃進去的任何東西似乎都沾上了三聚氰胺這個“營養”了整個民族的幽靈。

    現實中這個幽靈的邪惡遠遠超過了實驗室用作檢測的三聚氰胺,因為實驗室里的三聚氰胺是分析純凈的,而現實中它可能還含有其他對人體更有害的物質。

    分析檢測領域科學家們所要做的,應該比檢出三聚氰胺更多。

    化學家們提醒,那些混在三聚氰胺里假借三聚氰胺來害人的其他物質,不應該成為盲點。此外,不僅僅是對問題食品的“頭痛醫頭”,那些最初混進食物鏈的三聚氰胺,那些環境中潛在的三聚氰胺污染源都不應該被遺忘。

    科學家也在研究三聚氰胺對人體的危害。到記者發稿時已經了解到,中國科學院化學所一個小組研究了在分子水平上三聚氰胺及三聚氰酸的聚集態,或許這對揭示三聚氰胺在體內形成結石的原因有一定的幫助。

    一個三聚氰胺,引起科學界對食品安全技術的全面重新考量,或許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第二期樣刊 試驗)

    更多閱讀

    《科學新聞》雜志主頁

    相關文章

    智慧、安全、綠色第五屆中國實驗室發展大會(CLC2024)盛大開幕!

    2024年5月29-30日,第五屆中國實驗室發展大會(CLC2024)與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CISILE2024)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同期召開。CLC2024由中國儀......

    推進醫療健康融合轉化,‘5HT檢測新法’項目順利對接

    近期,備受矚目的首屆醫療健康融合轉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本次論壇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投資人,共同探討醫療健康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技術創新以及市場趨勢。......

    全球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發布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及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業務工作再升級

    為進一步加強全區法定傳染病監測報告和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業務工作,規范和提升法定傳染病監測工作質量,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能,中心于2024年5月13-15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辦“2024年度全區法定傳染病疫......

    科學儀器第三方測試、可靠性工程與技術就緒度評估(北京場)公益培訓通知

    培訓背景1)了解“十四五”重大科學儀器重點研發計劃實施方案及年度指南提出的第三方測試、可靠性與技術就緒度相關要求;2)研討“十四五”儀器專項責任專家提出的“異地第三方測試”新要求的落實方式方法;3)幫......

    科技創新引領品牌發展,鋼研納克品牌價值持續提升!

    5月11日-12日,由新華社、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指導,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中國國家品牌網主辦的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系列活動在浙江德清成功召開。本次大會以“品牌,讓世界更美好”為主題,來自世界各......

    第一成交候選單位公布

    2024年4月29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對長江經濟帶質控與應急平臺標準溶液質控樣定值和適用性檢測服務項目進行專家評審,結果如下:項目名稱第一成交候選單位成交金額(萬元)長江經濟帶質控與應急平臺標準溶......

    浙江溫州蒼南縣農業農村局開展農產品監督抽檢行動

    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讓廣大消費者吃上放心綠色產品,“五一”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周,浙江溫州蒼南縣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積極開展豇豆、桑葚等農產品監督抽檢行動。本次抽檢行動重點圍繞以農業種植合作社、農戶等生產......

    蘭州化物所紅色熒光水凝膠研究獲進展

    三維交聯的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成的熒光水凝膠材料,在發光傳感和檢測等方面具有優勢。近年來,科研人員開發出不含傳統大π共軛結構的發光系統。基于簇集誘導發光效應(CTE)的新興的、非常規的發光材料備受關注。......

    新法規丨4204《藥包材溶出物測定法》發布征求意見稿

    導讀藥包材作為藥品直接接觸的材料,其質量直接關系到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國家對藥包材中總有機碳(TOC)含量進行嚴格監管,制定了相應的檢測法規,旨在確保藥包材的純凈度,防止有機污染物的遷移和殘留......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