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16 10:04 原文鏈接: 《自然—光子學》:單光子波長轉換首次實現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10月15日表示,科學家首次將量子源(半導體量子點)產出的波長為1300納米的近紅外單光子轉換成波長為710納米的近可見光光子。這種單光子波長(或顏色)轉換的實現有望幫助開發出擁有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計量的混合型量子系統。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量子信息處理的兩個重要環節分別是數據經過光子量子狀態編碼后的傳輸,以及數據存儲。在理想的情況下,人們希望獲得既能產出光子又能存儲光子的良好裝置。然而,實際操作中人們卻面臨著挑戰,因為典型的量子存儲器適合于吸收和存儲近可見光光子,與此同時傳輸系統則更適合傳輸近紅外光子,原因是近紅外光子在光纖中傳輸信號損耗小。

      為滿足上述兩種相互沖突的需求,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小組將光纖耦合單光子發生源與增頻單光子探測器相結合。增頻探測器采用強泵浦激光器和特殊非線性晶體可將低頻(長波)光子轉換成高頻(短波)光子,同時還具備高效和高靈敏度特點。

      研究人員卡迪克·司林尼瓦森表示,量子點能夠作為一個實際的單光子產生源,每次激發出一個量子點,產生一個單光子以釋放能量。過去,人們沒有能力控制光子的波長,但是現在卻能夠根據需要產生單色單光子,并利用光纖將其長距離傳輸,然后改變它的頻率(或波長)。

      研究人員湯曉和馬利君(音譯)認為,改變光子的波長使得探測更為方便。目前商品化的近紅外單光子探測器存在著信號噪聲大的問題,而近可見光單光子探測器則相當成熟且性能高。在研究小組發表的文章中,他們還介紹了光子波長改變后探測靈敏度提高的情況。

    相關文章

    六個機械振蕩器實現集體量子態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成功讓6個機械振蕩器集體處于量子狀態。這項研究標志著量子技術向前邁出重要一步,為構建大規模量子系統奠定了基礎。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

    新方法揭示質子內量子糾纏現象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利用高能粒子碰撞產生的數據來探索質子內部結構。結合量子信息科學,他們研究了在電子與質子碰撞過程中釋放出的粒子軌跡,及其如何受到質子內夸克和膠子......

    我國學者在光子力學顯微鏡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圖利用超分辨光子力學顯微鏡測量單納米顆粒受電場力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U23A20481、62275010、52073006)等資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王帆教授和鐘曉嵐教授團隊聯合生......

    共建量子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廣電計量與國儀量子達成戰略合作

    10月22日,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電計量)與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儀量子)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共建量子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廣電計量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明志茂,......

    多家公司多種糾錯技術“護航”量子計算

    盡管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進展突飛猛進,但量子計算機的“性情”仍不穩定,容易出錯,尚無法投入實際應用。為此,包括谷歌和IBM等在內的眾多公司競相開發量子糾錯技術,旨在為最終實現穩定可靠的量子計算系統奠定......

    量子實驗改寫百年化學定律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實驗表明,已延用135年的阿倫尼烏斯公式需進行修改,才能應用于量子領域。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物理評論X》雜志。具有不同能級量子波函數的雙勢阱。圖片來......

    20點直播丨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用量子說悄悄話

    直播時間:2024年8月30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73131739152......

    央視新聞|量子精密測量從“實驗場”到“應用場”

    8月2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以《聚焦創新型企業從“實驗場”到“應用場”“獨角獸”這樣長成》為題,報道了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在推動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產業化方面的創新成果。以下為報道原文。從“......

    微型二維材料調控平臺面世

    科技日報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二維(2D)材料原位轉角調控平臺。這個指甲大小的平臺名為“MEGA2D”,具備高度靈活性和精確......

    “墨子號”:讓一個“瘋狂設想”變為現實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敏在浩瀚的星空里有一顆衛星獨一無二它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初步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體系它就是由中國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從2003年萌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