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8-30 10:48 原文鏈接: 《自然》專訪鄧西平:氣候變化對中國水土保持的挑戰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就甘肅舟曲泥石流特大災害的發生原因,圍繞氣候變化對中國水土保持的挑戰主題,接受了《自然》(Nature)亞太地區通訊員David Cyranoski的電話專訪。

      在采訪中,鄧西平根據水土保持研究所在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結合相關資料與報道,向David Cyranoski介紹了甘肅舟曲泥石流的發生特點,主要成因及其災害程度,就我國土壤侵蝕災害的強度與分布進行了闡述。就土地退化與泥石流的成因,鄧西平認為,不合理的砍伐和耕作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極易造成水蝕與風蝕,而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氣候增加加劇了這一形勢,其中舟曲特大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短期內強降雨。極端氣候不僅嚴重威脅中國東南部,對于西部干旱地區更為嚴峻。

      在解釋防治對策方面,鄧西平認為,應該加強植被建設與恢復,提高水土流失監測預報等級以減少和緩解災害損失與危害。當前條件下,雖然同樣容易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基本具備上述條件,但較為貧困的山區仍面臨滑坡災害等嚴重水土流失的威脅。

      在談到未來形勢發展時,鄧西平認為,隨著國家對植被建設與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措施的逐步加強與重視,形勢將會逐步好轉,但仍需要地方政府的切實行動。

      

    相關文章

    北林大水土保持學院建院30年成果多

    4月15日,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舉辦高端學術論壇等系列學術活動,紀念學院建院30年。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經過30年的發展,該學院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水土保持人才和成果的搖籃。據了解,北京林業大學(原北......

    研究稱發展生態產業是寧南山區高質量發展關鍵

    固原云霧山草地恢復效果。 張行勇攝黃土高原等西部生態環境脆弱區經過近幾十年的生態建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逆轉,但生態環境脆弱性依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生態脆弱區面臨著既要保護綠水青山......

    探索評估地震高頻信號中的地質災害動力學特征

    滑坡、泥石流、崩塌滾石等地質災害往往會對人民生命財產、公共設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但由于缺少對地質災害運動過程直接觀測,在分析地質災害動力特征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運動中產生的長周期信......

    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致災降雨過程獲成功監測

    7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復雜山區泥石流災害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在西藏波密縣開展示范點建設,并成功監測到波密縣古鄉雪瓦卡村附近發生的泥石流......

    蘭大方案精準“狙擊”西部泥石流

    團隊在泥石流溝進行現場調查測量實驗平臺立面示意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加上汶川地震后甘肅南部山區整體松動,重大、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開始頻頻光顧生態脆弱的西部,尤其是甘肅。蘭州大學資源環境......

    來自科研界的“泥石流”

    “網絡上有個梗--泥石流(意為畫風突變)。您聽過這個梗嗎?”“沒聽過。”“不過,研究泥石流的,不是更應該叫作來自科研界的‘泥石流’嗎?”“有點道理。”這是《中國科學報》記者與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副......

    科考隊再出征:排摸中巴經濟走廊泥石流家底

    甘肅省科學院地質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19日從蘭州出發,開始對中巴公路喀什至紅其拉莆口岸全長424公里范圍進行為期15天科學考察。本次科考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天、空、地相結合......

    泥石流災害預判與綜合防控關鍵技術讓泥石流災害可預測

    自然資源部的最新消息顯示,全國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8.8萬余處,潛在威脅1600萬人,受調查手段和精度限制,尚有大量地質災害隱患沒有發現。20年前,在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山......

    泥石流災害風險評估新方法——水文響應單元

    災害風險研究是當前國際減災領域的研究熱點與難點。此前在區域泥石流風險評價過程中,較少考慮承災體的暴露性,同時區域尺度的災害評價單元多采用網格單元、均質單元或行政單元,不能有效反映基本水文過程的綜合地貌......

    成都山地所在泥石流災害評估研究方面提出新思路

    2017年8月8日,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突發震級為Ms7.0的走滑型強震,震源深度為20km(33.20°N,103.82°E),造成25人遇難。地震誘發數以千計的同震滑坡,為泥石流提供了豐富松散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