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細胞,比如白細胞或轉移性癌細胞是如何能在免疫監控和癌癥傳播期間到達它們的目的地的呢?
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Michael Sixt研究小組提出了最新觀點——白細胞利用它們的細胞核作為標尺,篩選周圍環境,從而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徑。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領取安捷倫Seahorse 癌癥與代謝的應用技術資料
領 取
一些細胞需要不斷地爬行,到達其作用位置。例如,人體內的所有白細胞(免疫系統)在人體內的爬行距離大約每小時超過100,000公里。在這些遷移細胞的旅程中,必須擠過其它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的三維迷宮,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還有一些間充質細胞,如成纖維細胞,是通過消化它們遇到的組織向前移動的,會留下隧道,作為破壞的痕跡。
而白細胞運動方式類似變形蟲,但速度要快很多,而且它們不會消化或改造它們經過的環境(如果它們這樣做,每天需要穿過超過200萬公里的隧道!)。這些極快的細胞如何通過間質結締組織纖維的密集網絡,而不傷害其它細胞的呢?這個問題對細胞生物學家來說非常重要。
Michael Sixt教授和他的團隊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發現了白細胞在復雜環境中航行時,如何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徑的奧秘。
測量孔徑,白細胞全速前進
為了理解這種選擇性細胞運動背后的機制,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障礙過程,細胞可以在不同大小的孔之間進行選擇,同時遵循導航系統(global directional cues),如趨化性梯度。結果他們發現,每當細胞進行選擇時,它們可以選到阻力最小的路徑。
這是如何實現的呢?研究人員進一步測試,他們發現細胞是將細胞核推向前方,利用這種主動定向運動前進的,也就是說當細胞向前移動時,它利用細胞骨架力將其細胞核插入到幾個相鄰的孔中測量孔徑。
Michael Sixt說:“驅動細胞的細胞器通常是肌動蛋白豐富的前端部位,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們發現這不是決定白細胞通路的原因。而是細胞核引導細胞通過更大的孔徑。這能說得通,因為細胞核是細胞中最笨重的部分,對損傷也很敏感。”
微管確保細胞通過毛孔時不會碎裂
那什么能保護細胞不會受損呢?研究人員觀察到每當細胞成功地將細胞核推入孔徑中時,它們就必須縮回仍然插到其他孔徑中的無核突起,避免纏結或甚至碎裂。為了通告這些部位縮回,微管組織中心會做出改變,它們總是跟隨細胞核通過孔徑,從其它部位消失,這種消失引發肌動蛋白收縮,細胞最終縮回到正確的路徑上。
當研究人員破壞了微管時,由于多余的突起沒有縮回,細胞就會糾纏在一起,向多個方向遷移。最終,細胞破碎成碎片而死亡。
“我們的研究結果是基于對白細胞的分析。不過我們認為,發育,免疫或再生過程中涉及的任何其他變形蟲細胞類型的機制是相同的。此外,該機制可能有助于解釋癌細胞如何從身體的一個部分形成轉移,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如何阻止它們這樣做,“Michael Sixt總結道。
自180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細胞核中著絲粒的分布問題。著絲粒是一種特殊染色體區域,對細胞分裂至關重要,但其分布的決定機制和生物學意義仍懸而未決。日本東京大學團隊最近提出了一種塑造著絲粒分布的......
未來,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多簡單高效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比如用光照一照身體就能遠程遙控白細胞,從而主動調動身體的免疫能力。這并非科幻。我國科學家已實現了在活體上用光將白細胞變成“醫學微機器人......
未來,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多簡單高效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比如用光照一照身體就能遠程遙控白細胞,從而主動調動身體的免疫能力。這并非科幻。我國科學家已實現了在活體上用光將白細胞變成“醫學微機器人......
有“鐵絲網”覆蓋、隱蔽在核膜下方、“垃圾”基因打包運進來……細胞核里的“垃圾區”同人類世界的垃圾區有著相似的特點:封鎖、隱蔽、垃圾打包、人跡罕至。3月28日,《自然》子刊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聚焦了一系列......
2022年1月1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孫飛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張傳茂課題組等,在爪蟾核孔復合體外環結構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以8?structureofth......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課題組及瑞金醫院時國朝課題組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以Letter格式發表了題為“MG149inhibi......
具有多個跨膜結構域的跨膜蛋白很少在細胞核內發現。為了實現核內定位,必須首先從宿主膜中提取假設的跨膜蛋白,并且必須保護多個疏水跨膜結構域免受細胞質親水環境的影響,以保持蛋白質的正確構象。從機制上講,這帶......
除了止血外,血小板還能積極參與到機體免疫細胞的招募和宿主機體的防御過程中去,但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其在解決機體炎性過程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是重癥監護過程所面臨的一種持續性挑戰,在大......
一百五十年前,DmitriMendeleev創建了元素周期表,這是一種根據原子核性質對原子進行分類的系統。本周,一群研究生命樹的生物學家推出了一種新的細胞核分類系統,并發現了將一種細胞核轉變為另一種細......
RNA表觀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種RNA的化學修飾被鑒定出來,而作為真核生物mRNA內部豐度最高的RNA修飾,m6A的功能研究備受關注。m6A可以被甲基轉移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