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警告稱,科研人員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與土地利用的變化或促進了病原體從蝙蝠溢出到其他動物。
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對采集自澳大利亞的數據開展的一項分析顯示,食物短缺和自然生境喪失使得蝙蝠在人類居住地區持續存在,導致亨德拉(Hendra)病毒(一種新的人畜共患病)溢出到中間宿主——馬。該研究表明,理解生境喪失、氣候變化和溢出風險之間的關聯,或有助于制定預防未來大流行的措施。
據論文介紹,人畜共患病外溢是指一種病原體從動物傳播至人類,一般需要通過某種中間宿主。亨德拉病毒便是其中一種,這是一種通過蝙蝠傳播的病毒,主要感染大型果蝠(澳大利亞狐蝠)。亨德拉病毒不會導致蝙蝠死亡,但能傳播給馬,然后從馬這個中間宿主再傳給人類,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之前有研究發現,土地利用變化或許與病毒從野生動物溢出到人類有關,但這項新研究為闡明其背后機制提供了翔實證據。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佩吉·埃比(Peggy Eby)、美國康奈爾大學瑞娜·普洛萊特(Raina Plowright)和科研同行合作,分析了關于亞熱帶澳大利亞土地使用變化、蝙蝠行為、亨德拉病毒從蝙蝠溢出到馬的歷時25年的數據(1996-2020),這些數據顯示,土地使用和氣候的變化驅使蝙蝠的居住地向農業和城鎮地區遷移。
論文作者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等氣候因素導致蝙蝠食物短缺,這類事件過后,蝙蝠棲息地會更多向人類定居地區(能提供食物來源)靠近。與此類似,蝙蝠自然生境的喪失也使蝙蝠棲息在離人類生活更近的地區。這兩大因素都與亨德拉病毒外溢至馬的風險增加有關。他們指出,如果附近殘留天然林(果蝠的天然生境)到了冬季開花期,蝙蝠就會離開農業和城鎮地區,溢出現象遇到這些開花期就不會發生。
基于RNA的治療方法(包括mRNA疫苗),具有預防和治療廣泛疾病的巨大潛力。為了實現這一潛力,我們需要一套有效的遞送載體,將治療性RNA貨物有效包裝并安全地遞送到特定的組織中。目前已經開發出多種遞送方......
2月21日,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獲悉,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等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成立國家脊灰病毒封存監管機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成立國家脊灰病毒封存監管機構,統籌推......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消息,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近日就“X疾病”暴發的可能性發出公開警告,稱下一次大流行病暴發“并非是否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發生的問題”,呼吁為應對“X疾病”做好準備。“X......
針對HIV-1感染的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可降低血漿病毒水平,從而使病毒血癥的臨床檢測結果呈陰性。由于劑量反應關系和藥物協同作用中意想不到的協同作用,ART完全抑制新的感染事件,阻止病毒進化和......
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劉振牽頭的課題組發現一種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蝙蝠是哺乳動物中適應性演......
導讀:本文報道了由倡導組織1DaySooner推動的人體挑戰試驗,這是一種讓健康人自愿感染病原體以加速疫苗研發的方法。文章探討了該組織在COVID-19挑戰試驗中的經驗,并介紹了他們目前對丙型肝炎病毒......
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脅——包括細菌。被稱為噬菌體的掠食性病毒是它們最可怕的敵人之一,它們滲透到細胞中進行復制并接管。細菌已經進化出了一系列對抗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們是如何首先發現入侵者......
近期,兒童支原體肺炎廣受關注。患兒什么時候具有傳染性?是否需要輸液、“洗肺”?擔心醫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藥?記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來之際,采訪了相關醫學專家。“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在開始發燒前有幾天......
假病毒類似于冒名頂替者:雖然它們是無害的,但它們的設計方式使人很難將它們與危險的同類區分開來。這使它們成為病毒研究的寶貴工具。它們可用于精確分析危險病毒變體的感染途徑。到目前為止,該研究領域的一個主要......
噬菌體(Phage)和其他可移動遺傳元件(MGE)對細菌施加了巨大的選擇壓力,作為回應,細菌也發展出了廣泛的防御機制。其中最我們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統,這是一組在細菌中廣泛存在的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