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知道,阿爾茲海默癥和帕金森癥等神經系統疾病體現在有缺陷的蛋白質沉積。雖然這些蛋白質沉積的原因仍然不明,但大家知道,當細胞不能向蛋白質合成傳遞恰當遺傳信息時就會導致蛋白異常聚集。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教授Susan Ackerman和她的同事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危及生命的大腦疾病的起因,經鑒定他們認為Ankrd16基因編碼蛋白是阻止蛋白質聚集的關鍵。
從基因到蛋白質的信息傳遞流通常受到嚴格管控,生物學上稱之為“校對(proofread)“,從而方能避免不適當的蛋白生產。今天,Ackerman、Paul Schimmel、My-Nuong Vo和Markus Terrey等人在《Nature》發文,證明Ankrd16能挽救Purkinje細胞因校正失敗導致的死亡。如果Ankrd16水平不正常,位于小腦的這些神經細胞就無法正確地活化絲氨酸,而不恰當的活化絲氨酸一旦被引入蛋白質中,就會引起蛋白質聚集。
“簡單來說,你可以把Ankrd16想象成故障自動保險網,它能捕獲不正確活化的絲氨酸,并阻止這些氨基酸摻入蛋白質,這項功能對神經細胞來說非常重要,”Ackerman說。
通常,Ankrd16在Purkinje細胞中含量不高,因此,這些細胞很容易受到校正缺陷影響。如果提高Ankrd16水平就能保護細胞不會死亡,相反,移除小鼠腦細胞中的Ankrd16,就會引發大范圍的蛋白質沉積,最終導致神經元死亡。
研究人員將Ankrd16定義為一種新層次的機體防御機制,防止因校對缺陷而產生嚴重病理情況。
研究者們指出,目前僅只有少數這類致病修飾基因(modifier genes)已被鑒定,而這種基于修飾的機理對理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學是一個有前途的方向。
日前,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津教授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竇妍副研究員合作,成功研發針對女性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特異性納米藥物,有望為女性患者個性化治療帶來福音。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今日納米》。新......
·渤健宣布將停止阿爾茲海默病治療藥物Aduhelm的開發和商業化,為相同科學機制的Leqembi的開發騰出資源。渤健還將加速開發靶向tau蛋白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BIIB080和口服小分子抑制劑BIIB......
·渤健宣布將停止阿爾茲海默病治療藥物Aduhelm的開發和商業化,為相同科學機制的Leqembi的開發騰出資源。渤健還將加速開發靶向tau蛋白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BIIB080和口服小分子抑制劑BIIB......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阿爾茲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和其他失智癥患者人群不斷增大。在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常伴隨有毒性的β淀粉樣蛋白(Aβ)的聚集,靶向清除A......
阿爾茲海默病是一種會讓人衰弱的神經變性和神經炎性疾病,其通常難以治療;現有的大多數療法都能靶向作用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的堆積,這或許就需要盡早對患者進行干預和靜脈注射治療。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Pro......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近日在《BMCMedicine》雜志發表研究論文,報道了阿爾茨海默病(AD)一種新的候選致病基因突變ZDHHC21p.T209S,這是中國人首次發現的除三大已知致病基因之......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題為“GutmicrobiomecompositionmaybeanindicatorofpreclinicalAlz......
當地時間5月3日,禮來公布其阿爾茨海默癥藥物Donanemab的三期臨床試驗TRAILBLAZER-ALZ2的結果。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將患者臨床衰退速度減緩35%,將患者日常自......
記者1月15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施一公團隊歷經8年探索,在阿爾茲海默癥領域取得重要發現——他們找到了可能觸發阿爾茲海默癥記憶衰退的“機關”。這一發現對理解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病機制,以及開展針對性的藥物......
小膠質細胞對于大腦的發育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至關重要。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StemCell上題為“Type-I-interferonsignalingdrivesmicrogliald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