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09 10:38 原文鏈接: 一例計算機輔助導航系統下取出頭枕部子彈病例分析

    計算機輔助導航系統(CANS)已成功應用到外科手術的諸多領域,為臨床上多種手術的開展提供了可能與保障;與傳統手術相比,CANS具有更精確、更安全、更微創的優勢;將計算機輔助導航系統應用到槍擊傷子彈取出手術中,國內外的報道并不多見,但這勢必會為戰傷子彈取出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2016年5月,本院收治了1例槍擊傷頭枕部子彈存留的患者,并在導航系統下成功取出子彈,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患者,男,64歲。因“槍擊傷致枕部異物存留3周”于2016年5月9日入院。患者3周前被散彈槍擊傷頭枕部,診斷為:右側枕部金屬異物存留。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頸椎屈伸、旋轉活動可,右枕部無明顯紅腫,局部壓痛(+),雙上肢感覺、肌力、反射未見明顯異常。X線片檢查提示:枕骨粗隆下軟組織內異物存留(圖1)。



    入院后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證,于2016年5月17日在全麻下行“計算機輔助導航下枕部異物取出術”。手術采用自由臂將參考架固定于術區相鄰位置(圖2),采用ISO-C3DC型臂三維影像系統對頭枕部進行190°掃描,所得圖像數據自動傳至導航工作站,注冊并校準導航工具(圖3),將探針置于患者右側頭枕部,調整探針位置及角度,根據導航三維影像確定手術切口位置(圖4),切開約0.5CM長切口,再次用探針確定子彈位置、深度及方向,用直鉗順利將子彈取出(圖5、6)。術后當天患者即可下地正常行走,生活幾乎不受影響。


    討論


    隨著計算機輔助技術的飛速發展,微創正逐步成為骨科手術的發展方向。傳統的手術方法由于術區結構無法預見,術程亦無法預演,手術成功與否依賴于術者的經驗、解剖知識及三維空間想象力,手術的風險和創傷都較大。而CANS是框架立體定向技術、現代影像學診斷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微創手術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醫生可以將自己經驗融入其中,以進一步驗證,從而提高了手術方案的可行性。


    通過CANS的精準定位和三維引導功能,呈現給術者圖像清晰、多維可視實時監控畫面,與患者的解剖結構實現精準對應,實現了醫學信息的可視化、虛擬化,為醫生術前評估規劃、術中監控、術后跟蹤提供指導,且提供了無X線輻射的手術環境,極大的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安全性、微創性。趙燕鵬等認為,CANS延伸了骨科醫生的視覺、觸覺、聽覺范圍,從而提高了手術的穩定性、精確性和可重復性,降低手術難度的同時,縮短了手術時間,為年輕的骨科醫師培養提供了極大便利。


    本病例中所采用的設備是美國Stryker公司最新一代手術導航系統,采用自由臂及手術貼膜將參考架固定于體表,避免了額外的切口,更加微創。這與Ohnsorge等發明的新型定位裝置-epiDRB有異曲同工之妙:該裝置固定于皮膚上,為導航提供一個穩定的參照。本次手術參考架的安裝、圖像的掃描采集、工具的注冊校準等過程用時15min,手術取出異物的過程僅8min;手術切口僅有0.5CM,順利取出直徑約0.4CM的鉛彈,出血不到5ml,對周圍組織的破壞及影響非常小,很好的體現了微創這一理念。


    Siessegger等曾報道,利用導航系統取出頭頸部異物,可節省40%的手術時間,同時減少了對重要結構損傷的概率。當然CANS也存在著諸如設備復雜昂貴、操作繁瑣、手術適應證窄、信號遮擋、影像漂移等缺點和不足,但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設備的優化和改良,計算機輔助導航技術的應用必將更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普及化,必將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