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9-06 09:53 原文鏈接: 一次性發泡餐盒究竟該“平反”還是“禁止”?

      一次性發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是否需要撥亂反正,權威部門應該對此進行一次全面的鑒定,以正視聽,消除消費者的疑慮。

      “平反”還是該“禁止”,兩大機構打起“口水仗”

      一度視為“白色垃圾”的一次性發泡餐盒,到底是綠色產品,還是有毒有害?是該“平反”?還是該“禁止”?最近,國內兩大機構為此打起了“口水仗”。

      8月24日,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與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塑協”)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為一次性發泡餐盒“正名”,稱一次性發泡餐盒不僅安全無毒無害,而且還是“綠色產品”。

      中塑協會長廖正品說,從一次性發泡餐盒的制造工藝上看,現在大部分發泡生產線早已不用對大氣臭氧層有破壞作用的氟利昂,而是用丁烷發泡劑替代,不僅成本低,而且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破壞大氣臭氧層。

      所謂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會產生易致癌物質“二噁英”的傳聞,是不正確的。因為,“二噁英”產生的主要條件之一,是含苯環物質和含氯(溴)、氧一類的有機化學物,在370℃~440℃高溫下焚燒,而發泡餐盒無論是生產還是使用過程中,都不具備上述條件。

      近期個別生產廠家在生產一次性發泡餐具時,添加再生料及熒光增白劑,對這種不顧人們身體健康,不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和銷售的行為,中塑協表示譴責,但同時表示,這只是某些不法企業的行為,不能代表整個行業。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循環經濟分會(籌)會長李沛生說,一次性發泡餐盒的生產用料省、廢棄物少、節能、無污染,使用后的餐盒可回收利用,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或破壞,因而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綠色產品”。

      中塑協對一次性發泡餐盒的力挺,立刻遭到了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強烈抨擊。

      記者看到,在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網站上,刊發了一封《誰在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名”》的公開信。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說,“他們避重就輕,‘綠色產品’的說法有些武斷,難以信服。”

      董金獅說,發泡劑雖改用丁烷替代,但這種加工助劑易燃易爆,由此引發的火災幾乎年年發生。例如2008年,上海某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企業,就發生了嚴重火災,損失慘重,至今未恢復生產。

      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也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會伴隨食物進入人體,導致中毒。例如,2009年10月,《解放日報》曾報道過“微波爐加熱塑料餐具致中毒,十余名員工被送醫”的新聞。

      “目前在市場上,至少有80%以上的一次性發泡餐盒都是不合格的,由于使用廢塑料與熒光增白劑,可降低一次性發泡餐盒的生產成本,可以說這已經是行業‘潛規則’,所謂‘個別廠家’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董金獅說。

      他指出,目前市場上的聚苯乙烯回收料,由于來源難以控制,且回收的次數不同,因此品質差異較大,易攜帶有毒有害物質。而回收的聚苯乙烯,更容易產生游離的苯乙烯單體,導致人體急性或慢性苯乙烯中毒。

      一次性發泡餐具還沒有從發改委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

      事實上,十多年來,對于該不該淘汰一次性發泡餐盒,社會各界的爭論從未停止過。

      “一次性發泡餐盒早就被國家列為淘汰的產品,且規定禁止銷售。”董金獅說,1986年,一次性發泡餐盒開始在鐵路上使用,由于“白色垃圾”對鐵路沿線的生態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1995年,鐵道部全面禁止鐵路站車使用這種餐盒,用可降解以及易回收的材料代替。

      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國范圍內淘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此后,國家有關部委和全國各地如北京、天津、哈爾濱、合肥、廣州、大連等城市,都相繼頒布了禁令,推廣使用環保類型的產品。

      2005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國家發改委令第40號)中,一次性發泡餐具仍被列入淘汰類產品,并規定禁止投資、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

      “當初之所以禁止一次性發泡餐盒,主要是因為人們亂丟亂扔,而并非餐盒本身落后。”中塑協秘書長馬占峰告訴記者。

      馬占峰說,1998年,長江發大水,江面上漂浮著大量的“白色餐盒”,這都是被人們拋棄的垃圾,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些“白色垃圾”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還影響了水利工程機器的正常運轉。

      正是因為其造成了嚴重影響,引起了中央高層的注意,于是一紙禁令全面“封殺”一次性發泡餐盒。“但是,當年國家出臺禁令的時候,并未征求中塑協以及相關專家的意見。”馬占峰說。

      從2004年開始,國家在征求餐具調整目錄的時候,中塑協就一直建議國家應該放開對一次性發泡餐盒的生產和銷售,并建議把一次性發泡餐盒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目錄中刪掉。

      馬占峰透露,最新的國家發改委關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中,原先被列入“應淘汰的落后產品目錄”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已經消失。“這份征求意見稿如果通過,意味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將可以正大光明地重返市場”。

      9月1日,記者致電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輕工紡織處,一位周姓官員表示,發改委確實正在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進行修訂,但目前尚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正式版本還未出臺。

      “有關部門和一些專家確實提出了相關意見,但到底能不能通過,還要看最后正式公布的結果。在最終政策未公布之前,還不能說一次性發泡餐具已經從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這位周姓官員說。

      一次性發泡餐具中的聚苯乙烯和丁烷發泡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針對一次性發泡餐盒淘汰與否,兩大協會各執一詞,且互相指責——馬占峰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目的是對企業收取顧問費用;董金獅則稱,國家的相關禁令讓一次性發泡餐盒企業受到沉重打擊,從而使中塑協的收益受到影響。

      其實,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目前市場上的一次性發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用了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這才是人們真正關心的問題。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唐賽珍說,一次性發泡餐具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和丁烷發泡劑。有觀點稱,一次性發泡餐盒在65℃以上使用,會釋放出單體致毒,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聚苯乙烯的分子結構比較穩定,要將其解聚成單體,溫度必須在250℃以上。

      即使原料中分子結構含有標準中允許的極微量單體,但在實際使用中已充分證明,這些單體會立刻汽化到空氣中,殘留在食物或器皿中的機會微乎其微。即使殘留,由于其量甚微,正常人的肝臟足以通過新陳代謝排除出去,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另外,一次性發泡餐盒遇熱釋放二聚體、三聚體等,會產生“激素”,擾亂人體內分泌影響雌激素等問題,近年來,日本、美國、歐洲都曾對聚苯乙烯制品進行雌激素實驗,結果均證明不具有雌激素性質。

      市場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的一次性發泡餐盒是因為其替代品成本高

      盡管如此,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大量不合格的一次性發泡餐盒充斥著市場。2009年,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曾調查發現,一些生產企業大量、甚至是全部使用進口廢塑料或回收的廢舊光盤、廢舊發泡餐盒、減震塊等制成的再生料進行生產。

      有些產品為了掩蓋廢塑料的雜質,人為加入有毒有害的熒光增白劑以及有毒色母料,甚至在產品上赫然地印上“降解餐盒”等字樣。“目前,全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泛濫最為嚴重的是廣東省、江西省等。”董金獅說。

      8月10日、11日、13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連續三期播出了“洋垃圾變餐盒”的專題報道,揭露了廣東省大量企業違法使用進口廢塑料與熒光增白劑等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

      “市場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合格的一次性發泡餐盒,主要是因為其替代品成本高,實用性一般,企業在利益驅動下,即使遭禁也要生產一次性發泡餐盒,而由于監管不到位、執行不力,質量自然得不到保證。”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苑會林說。

      他指出,一次性發泡餐盒被禁后,替代它的主要有兩種產品,一種是紙漿模塑餐盒,也就是紙質餐盒。火車上曾經使用過這種餐盒,但由于剛性不夠,很難疊放,且在防油防水方面的性能太差,最后棄之不用。

      還有一種是透明一次性聚丙烯餐盒,現在火車上大多使用的就是這種餐盒。但這種餐盒消耗的原材料較多,因而成本也比較高,且有的可能存在碳酸鈣超標的問題,達不到衛生安全標準。

      而一次性發泡餐盒造價非常便宜,每個不到一毛錢。正因為如此,盡管一次性發泡餐盒并未“解禁”,但企業受到利益的驅動,仍然非法生產。數據顯示,近年來,市場上70%的餐盒都是一次性發泡餐盒,由于缺乏監管,產品的質量也得不到相應的保證。

      苑會林認為,“白色污染”是一次性發泡餐盒造成的最大問題,但這是可以得到治理的。“例如,現在鐵道兩旁的‘白色垃圾’已經少多了。一方面,列車加強了對垃圾的集中處理;另一方面,現在的火車都是全封閉式的,旅客要想向窗外扔垃圾也不行了。”

      “解禁”一次性發泡餐盒生產有關部門應該慎重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劍波認為,既然市場對一次性發泡餐盒有需求,應該放開生產。但是,在相關配套措施未制定前,對于“解禁”須慎重。

      張劍波說,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使用過的一次性發泡餐盒,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比如,可以用來生產保溫板、建筑材料、制鞋工業材料、辦公用品等,還可以作為煉鋼爐煉鋼的還原劑。

      “一旦放開生產,應該強制回收,并制定完善的回收體系。”張劍波說,以前也做過回收,但效果不好,主要是因為泡沫餐盒太輕,一個給不了多少錢,所以影響了人們回收的積極性。因此,誰負責生產,誰負責回收,具體如何操作,這些都應該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

      馬占峰認為,只要采取正確的回收方法,我國生產的一次性發泡餐盒,是符合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的3R原則,符合生命周期評價準則的,在使用過程中,既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也不會污染生態環境。

      比如,上海采取了“3分錢工程”的方法,對一次性泡沫餐盒進行回收。2000年,上海根據國際上通行的“誰污染,誰負責”原則,由管理部門向生產廠家每只收取3分錢的污染治理費,作為回收利用的經費。

      由于一次性發泡餐盒被賦予了價值,一時變成搶手貨。回收的餐盒被加工成塑料粒子,又進一步制成各種建材、空調過濾網、電視機外殼、雨衣紐扣、鞋底鞋跟、辦公文具等。“白色污染”變成了“白色資源”。

      馬占峰認為,上海的經驗可以推廣到全國,在全國建立“一盤棋”式的回收利用、再資源化體系。

      不過,董金獅認為,“3分錢工程”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全國范圍內回收一次性發泡餐盒,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是回收資金的問題。政府如不出資,讓生產企業拿錢看似容易操作難。以上海為例,上海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企業繳納回收費用,產品價格高,賣不動;而其他地區的非法企業不繳納回收費用,產品價格低廉,侵占上海市場。另外,回收費怎么出、怎么用以及誰來管等等問題必須客觀面對。

      其次,是處理技術的問題。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體積大、倉儲運輸費用高、含油多不易清洗、廢水處理困難、二次污染十分嚴重。另外,目前的市容建設要求很嚴格,對于回收站點的設立、運輸系統的建立,以及對發泡餐具進行清洗、造粒產生的大量污水做達標處理都需要很大的投資。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多家這樣的大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處理工廠,不論從哪個角度考慮,都有相當大的困難。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建信認為,行業協會必定是維護本行業利益的,一次性發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是否需要撥亂反正,權威部門應該對此進行一次全面的鑒定,以正視聽,消除消費者的疑慮。

      “如果不安全、不衛生,那就是違法的,不能使用;如果安全、衛生,那就應該制定相應的標準,包括生產標準和使用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讓消費者放心使用。”胡建信說。

    相關文章

    臺當局宣布升息0.125個百分點下修經濟成長率至3.75%

    臺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16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息0.125個百分點,調升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另外,該機構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3.75%,物價年增率上修至2.83%。本次升息后,重......

    咖啡市場愈見龐大這個年齡段的人最愛喝

    市場潛力巨大咖啡種類“井噴”在家里自制一杯手沖或者膠囊咖啡,去咖啡廳享受一杯最新款的水果味氣泡冷萃……從中國現有的數據及一線城市作為參照來看,咖啡形成多種形態并擁有不同價格帶的業態,包括本土品牌在內的......

    沈陽生態所在新型污染物毒理研究中獲進展

    納米塑料作為一種新型環境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尚無有效的檢測和消除手段。納米塑料易隨飲食和呼吸途徑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并影響生理功能。免疫細胞作為機體抵御外來抗原的重要防線,易受到納米塑料的攻擊,當......

    央視已曝光!你穿的襪子或含致癌物質,很難被清洗掉!

    直播帶貨的熱度一路飆升,從車子、房子,到褲子、襪子,但你想到過嗎?貼身穿的衣物可能還有致癌風險。據央視報道,在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最新公布的襪子抽查結果中顯示,某網店主播的直播間內純棉加厚襪子的纖......

    云南抽檢209批次飲料樣品這5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

    9月1日,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2020年第14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近期該局完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209批次,涉及產品為飲料,抽檢項目包括重金屬、食品添加劑、微生物等指標。......

    河北這3批次香酥花生米等檢出不合格,看看你買過嗎

    8月31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抽檢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水果制品、速凍食品、調味品、保健食品等8類192批次樣品,檢驗合格189批......

    安徽10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等問題

    3月25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近期該局組織抽檢糕點、酒類、糧食加工品、蜂產品、食鹽、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7類食品140批次樣品。其中不合格樣品10批次,不合格樣品涉及質量指標......

    河南29批次不合格樣品涉及食用農產品、糕點等7大類

    3月25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了一批不合格樣品。近期該局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酒類、調味品、餅干、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飲料、方便食品、糕點、淀粉及淀粉制品12大類......

    安徽這6批次飲料不合格涉及微生物指標、質量指標等

    3月19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飲料、蛋制品、食用農產品、肉制品、糕點等5類食品116批次樣品。其中6批次飲料檢出不合格,不合格樣品涉及微生物指標、質量指標不達標問題。4批次樣品......

    貴州抽檢5類食品樣品涉肉制品和蔬菜等

    3月19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糕點、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和飲料5類食品400批次樣品。其中,不合格樣品5批次,涉及肉制品2批次、蔬菜制品3批次。通報顯示,2批......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