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先進,無法展示。”
近日,微信上一篇關于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的文章引發熱議。ADS是什么?到底有多先進,以至于無法展示?這項核能新技術靠譜嗎?《中國科學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從事ADS研究的有關專家。
最具潛力的核廢料嬗變裝置
“因為這個新興研究方向還不為人所知,才會弄出‘太過先進,無法展示’的爭議話題。”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史永謙迫不及待地給記者做起科普。
ADS裝置由強流質子加速器、重金屬散裂靶和次臨界反應堆三大分系統組成,其原理是利用加速器產生的高能質子轟擊重金屬靶,產生散裂中子,作為外中子源以驅動次臨界反應堆,與次臨界反應堆內的核材料發生核反應,維持次臨界反應堆的穩定運行。
史永謙告訴記者,目前國際上重點是利用ADS嬗變的作用。
核燃料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就需卸出,成為乏燃料。乏燃料的安全處理和處置是我國乃至國際核能界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也是尚未解決的世界性難題。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員吳宜燦在《工程學》上撰文指出,由于ADS具有中子能譜硬、通量高、能量分布范圍廣,次錒系核素嬗變和長壽命裂變產物能力強的特點,利用它對核廢料進行嬗變處理,可大幅降低核廢料的放射性危害,實現核廢料的最小化處置,同時可實現能量放大,提高核資源的利用率。
“ADS的次臨界反應堆還可以發電,等于將核廢料變成了可以用于發電的核燃料,且發電后產生的廢料可以相對安全地處理。”史永謙說。
據估算,2030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0—200百萬千瓦,屆時乏燃料累積存量將達到2.35萬噸左右。乏燃料特別是其中的長壽命高放射性核廢料的安全處理處置,將成為影響我國核電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之一。
原子能院研究員朱慶福表示,作為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潛力的核廢料嬗變裝置,ADS將在我國核能大規模可持續發展的閉式燃料循環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探索先進核能系統的戰略性舉措
ADS的概念最早是在意大利科學家Carlo Rubbia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能量放大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我國起步并不晚。”史永謙從上世紀90年代參與ADS研究。他回憶說,當時中科院院士丁大釗、何祚庥和方守賢等科學家認為“這是很有前途的一個方向,可以發展”,應積極推動我國ADS研究。
“起初許多人并不看好ADS,但隨著研究的推進,大家覺得這個方向還是很有前途的。”史永謙說。
2011年,中科院提出了我國ADS發展路線圖:第一階段為原理驗證階段,即建立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第二階段為技術驗證階段,即要建立加速器驅動嬗變示范裝置;第三階段為工業推廣階段。
同年,中科院啟動戰略性先導專項“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嬗變系統”,旨在通過3個階段的研發,自主發展ADS從試驗裝置到示范裝置的全部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
中科院院士詹文龍表示,我國長期持續開展ADS研究,是在國際核能發展大局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對核廢料處理處置提前布局謀篇的戰略性舉措。
難度堪比“兩彈一星”
縱觀全球,歐盟各國以及美、日、俄等核能科技發達國家均有對ADS的長中期發展計劃,正處在從關鍵技術攻關逐步轉入建設系統集成的ADS原理驗證裝置階段。
“從技術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的ADS發展處在第二階段,與世界先進ADS研發國處于同一發展階段。”朱慶福說。
去年年底,我國首座鉛基反應堆零功率裝置“啟明星Ⅱ號”的成功建成就是第二階段的重要成果。“啟明星Ⅱ號”創新地采用了水堆和鉛堆“雙堆芯”的結構,以不同富集度的固體鈾棒柵作為核燃料,以水或鉛為介質的多功能反應堆作為物理綜合實驗研究平臺。
“所謂零功率反應堆,指的是運行功率一般只在千分之一瓦到幾十瓦之間的研究實驗反應堆。”原子能院反應堆物理研究室理論組組長周琦解釋說,“它的主要用途是獲取新的知識,就像航空工程中的風洞。任何一種新堆型的物理設計,都需要在零功率堆上進行研究和優化。”
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ADS的難度堪比“兩彈一星”,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供學習借鑒。“反應堆和加速器都是很大的工程,兩個聯系到一起涉及到很多新的問題。”原子能院高級工程師張巍坦言。
中國是世界上首個開展ADS系統大工程項目研制的國家。目前國際上尚未有ADS嬗變系統工程化應用的先例,“啟明星Ⅱ號”將為ADS嬗變系統工程化研究提供關鍵實驗數據。
2+3+4=1加法? 不!是減法!安捷倫科技公司近日推出一套全新的自動化工作流程解決方案——高級稀釋系統AdvancedDilutionSystemADS2。該系統有助于提高生產率,降低使用......
2024年4月3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近日宣布推出一套全新的自動化工作流程解決方案——高級稀釋系統AdvancedDilutionSystemADS2。該系統有助提高生產率,降低......
近日,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殳凹教授團隊聯合中外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超濾分離方法,有望用于乏燃料后處理、放射性污染控制、放射性同位素分離純化、放射化學診斷分析等重要任務。相關研......
歐洲航天局希望其阿爾戈登月任務(構想圖)將由使用核元素镅的電池供電。圖片來源:ESA歐洲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用于太空任務的電池,該電池由核廢料提供動力。歐洲航天局(ESA)希望,到本世紀末,這項技術將使......
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當地時間11月22日至23日在巴黎召開的歐洲空間局(ESA)理事會會議上,ESA同意資助名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能源的歐洲設備”(ENDURE)的計劃。該計劃旨在開發......
據日本共同社25日消息,東京電力公司(東電)表示,由于儲存核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的容器最快將在2023年4月底儲滿,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處理工作可能面臨阻礙。據報道,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用多核......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廢爐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帶有放射性物質的瓦礫等,對此,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2月2日表示,將考慮采取暫時性填埋的處理方式。報道稱,隨著福島核電站的廢爐作業的......
據日媒報道,8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7日晚,福島核電站內保存核廢棄物的區域輻射值急速上升。調查發現,該區域內的2個存放核廢棄物的金屬容器發生泄漏,被污染的雨水很有可能已經隨河道流入大......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獨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超導直線加速器樣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束流強度10毫安連續波質子束176千瓦運行指標,并于2月12日凌晨2:20,......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在廣東省惠州市開工。按計劃,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這兩臺“國之重器”,將在2021年中建成。建成后,有望成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