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1日電 在8月20日舉行的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中科院院士丁奎嶺表示,科技創新的根本在人,各國科技競爭的本質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因此科普教育和科技創新是同等重要的。該如何做好科普教育、講好科技創新的故事?丁奎嶺認為要做到內容、渠道和技術的三位一體。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播正在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演化為公眾號、短視頻、微電影等多種渠道并舉。近年來,丁奎嶺在科普中大膽嘗試,從過去的發表科普論文、舉辦科普講座、參加電視節目,到拍攝公益廣告、紀錄片、微電影等,力圖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讓內容變得越來越生動、受眾面越來越廣、接受度越來越高。
“我想科技傳播和科普教育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在傳播知識的基礎上,給社會大眾營造一種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氛圍。”丁奎嶺指出,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應該建立科技創新、科技傳播、人才培養相互銜接、相互爭議的正循環:通過創新傳播的內容與方式,提升科普對公眾的吸引力;好的傳播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的氛圍和環境;培養的人才繼續推動創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81.shtm直播時間:2023年10月12日(周四)18: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科學網微......
9月19日,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辦的2023“科學思想匯”科學嘉年華研討活動在全國科普日主會場北京首鋼園舉行。本次研討活動是“科學思想匯”年度重點活動,主題為“如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8月22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的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成立三周年暨院士科普工作室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孝平、桂建芳、鄧子新、孫和平、丁漢、徐紅星,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等7名院士聯名發起倡議,號召......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騰訊推出系列科普活動,以公眾喜聞樂見的創意形式,讓藏羚羊、大熊貓、東北虎、海南長臂猿、黃腹角雉等國家公園旗艦物種,借助騰訊天琴實驗室MUSEA......
7月1日,由廣州市科協主辦的廣州科普開放日系列活動之2023年廣州科普游正式啟動,首期活動共有49家重點實驗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科普基地等單位向市民免費開放,超過2萬名市民報名參加。其中,華......
統籌推動教育和產業協調發展,創新搭建產教融合平臺載體,接續推進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完善落實組合式激勵賦能政策體系,將產教融合進一步引向深入。近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38.shtm......
“最好的人生,莫過于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并為之堅守一生。”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2023年本科生畢業典禮舉行,上海交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作了題為《在堅守和突破中前行》的講話,深情寄語畢業生。丁......
最近,C919完成首次商飛,神舟十六號發射成功,一件件科技盛事令人心潮澎湃,也點亮了廣大青少年的科學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