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10-06 07:53 原文鏈接: 丁文江院士:材要成器,為國所用

    丁文江資料圖片


    熟悉丁文江的人都說,這位材料學家一輩子用心雕琢了兩種“材料”。

    一種材料,是鎂合金。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帶領團隊在世界鎂合金研究中摘得三個“第一”:發表論文總數第一;發明專利擁有量第一;應用部件開發數及開發能力第一。

    另一種材料,是人才。作為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丁文江從教40余年,帶領一屆屆學生,立足國家重大需求,向科研無人區大步邁進,建成國內材料領域的重要人才培育基地。

    在丁文江看來,這兩種“材料”有一個共同點——都應該且能夠為國所用,“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1975年秋,22歲的丁文江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鑄造工藝與裝備專業學習。那時,我國這個領域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明顯差距,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

    “以前,中國的魚雷外殼是鋼的,非常重,并且速度慢,射程也近。我們就把魚雷外殼做成鋁的,被稱作‘交大一號鋁’,沿用至今!”在導師黃良余帶領下,丁文江為海軍解決了輕質魚雷殼體技術難題。正是這一成功應用,讓初出茅廬的丁文江堅定了“做有用的材料,為國所用”的信念,也讓他洞察到,輕量化材料在未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30歲出頭的丁文江把目光投向了鎂。鎂是一種強度低、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材料,在當時的學界看來,鎂的規模化應用還是天方夜譚。丁文江敏銳地發現,在所有使用的金屬結構材料中,鎂是最輕的,并且中國鎂儲量世界第一。

    “中國的鎂材料如果做得好,就是一張王牌!”沒有猶豫徘徊,抱著一腔熱忱,丁文江全身心投入鎂的事業。他帶領團隊讓熔點相差600多攝氏度的鎂與重稀土成功結合,把合成物的燃點從原來的543℃提高到950℃,創制出世界最強鎂合金,由此助力突破了鎂合金在民用航空業和汽車高端制造業的使用限制,實現了多種武器裝備重要部件的精密成型。

    鎂,大有可為!丁文江進一步利用鎂活潑的“缺點”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優點”,讓鎂在能源、醫學和農業領域大放異彩,實現了金屬鎂從結構材料到功能材料的跨越。

    2021年,丁文江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談及令他著迷的鎂的世界,他無比自豪:“我國科技創新已由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跑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在鎂這個領域,我們已經能夠引領世界!”

    丁文江研制出的一代代新材料,支撐起諸多新裝備;他培養出的一代代人才,正在推動中國合金產業發展變革。

    “科學研究不僅要追求學術的高度,更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幾十年間,丁文江傾力踐行教育報國理想,組織師生共同探索前沿課題。

    丁文江常囑咐學生:“一定要立足在中國的土地,解決中國的問題,科技創新的命脈一定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無論外部環境怎樣變化,都要靜下心來發展自主核心技術。要有臥薪嘗膽的心態,也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決心,發揮我們的資源優勢,把長板做長。”

    丁文江指導課題時,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大局觀”。2023屆博士畢業生閆鵬飛一直記得丁老師的叮囑:“做研究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埋頭拉車”是一種態度和精神,“抬頭看路”是要合理規劃和選擇科研目標。

    丁文江認為,一支科研團隊要有所作為,團隊成員要有境界、胸懷、能力,也要有激情,四個方面不可或缺。同時,還要具備“耐煩、耐看、內省、內斂”四個特質,對待工作不厭其煩,科研成果經得起時間檢驗,出現問題首先自我反省,并在取得成就時保持謙遜和低調。

    在丁文江看來,理工科學生不應局限于專業學習。如果缺乏開闊的眼界和高遠的境界,任何理論的突破和創新都將變得異常艱難。他常常鼓勵學生涉獵文學和歷史,鍛煉哲學思維,以此促進專業知識學習。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是教與學的橋梁。”丁文江深信此理,無論課堂內外,與學生在一起他最快樂。

    留校任教后丁文江擔任了1985屆的班主任,為了帶好這第一屆學生,結婚不久的他常住在學校,晚上到寢室和學生談心,組織開班會,大家談天說地,亦師亦友。

    1994年,畢業班學生彭立明將奔赴西北工業大學求學。距離拉長了對未知的不安。作為班主任,丁文江與彭立明多次溝通,發現了年輕人的心緒波動。在畢業紀念冊上,丁文江寫道:“動蕩的時候,要有一顆安定的心;安定的時候,要有一顆活躍的心。”如今,畢業30年的彭立明,已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每次想起老師的贈言,他都感慨萬千:“丁老師的一句話,給了當時的我莫大的勇氣。”

    丁文江倡議設立學科獎學金,惠及更多學子。雖然單個獎項金額不大,但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見,或許就呵護了一顆投身科研的心。他開創性地提出“技術原理認知+理論體系學習+科研案例分析+綜合實踐創新”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學生成長為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未來領導者。丁文江所在團隊負責的“材料加工原理”課獲評2020年教育部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一等獎,他還積極參與建設中國大學慕課在線課程,打造“線上與線下”“基礎與前沿”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拓寬學生視野。

    這些年,丁文江培養了近300名優秀人才,他們活躍在國防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各個領域,其中30多個學生成為學術帶頭人。丁文江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他創立的國家科研團隊——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員達500余人。丁文江為此驕傲——每一顆種子,都是為國家和未來奠基!

    對于青年,丁文江用5個“超”字寄予期許:要具備超卓的科學貢獻、超強的家國情懷、超前的戰略眼光、超長的學科融通能力以及超凡的人格魅力。在這個理念引領下,青年不僅能實現個人價值,更能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作出貢獻。

    “科技創新所能達到的高度,取決于基礎的寬度、厚度和深度。因而,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丁文江說。

    2018年,丁文江向學校提交建設氫科學中心的申請,繼續向科研無人區進發。短短3年,首個省部級氫科學重點實驗室建成。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正式啟動。從鋁到鎂再到氫材料,丁文江始終走在學科前沿。

    這正是學生們景仰的丁文江——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在一次次砥礪身心的淬煉中,勇往直前、百煉成鋼!

    (本報記者顏維琦)

     


    相關文章

    寧波召開民營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座談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助力關鍵核心技術突破,2月28日,寧波市科技局會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與政策局......

    2024年重慶市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擬認定和復核結果

    關于2024年重慶市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擬認定和復核結果的公示根據《重慶市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認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市經濟信息委開展了2024年重慶市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認定和復核工作,經相關工作程......

    我國學者在石墨烯人造原子中實現軌道雜化

    圖1上半部分:真實原子中的(a)未雜化的軌道和(b)sp2軌道雜化示意圖;下半部分:人造原子中的(c)圓形勢場和(d)橢圓形勢場示意圖圖2(a,b)數值計算的雜化態(θ形和倒θ形);(c,d)實驗觀測......

    我國學者在鐵電拓撲的可控拓撲相變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圖鐵電拓撲的熱致拓撲相變規律及鐵電拓撲的相互切換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2125407、92166104、11934016、12325402、12174347、12474021、U21A20......

    二價稀土化合物研究獲進展

    無機稀土化合物具有獨特的光學、電學和磁學特性,在發光材料、非線性光學、磁性及催化等領域應用廣泛。與三價、四價稀土離子相比,二價稀土離子具有特殊的電子構型,是發光材料與稀土化學的研究熱點。但是,由于二價......

    二價稀土化合物研究獲進展

    無機稀土化合物具有獨特的光學、電學和磁學特性,在發光材料、非線性光學、磁性及催化等領域應用廣泛。與三價、四價稀土離子相比,二價稀土離子具有特殊的電子構型,是發光材料與稀土化學的研究熱點。但是,由于二價......

    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利用快速電子研究材料中慢速電子的方法

    電子的行為會因能量大小而大不相同。當電子(無論是高能還是低能)射入固體時,會產生各種效應。低能電子可能會導致癌癥的發展,但也可以用來摧毀腫瘤。電子在技術領域也很重要,例如用于生產微電子學中的微小結構。......

    國盛證券:AI4S推動材料科學創新

    3月3日,國盛證券發表研究報告稱:AIforScience是科學研究的第五范式,它正在推動科研邊界的拓展,并將更先進的成果應用于實際生產。人類的科學研究范式已經歷了“經驗范式-理論范式-計算范式-數據......

    湖南邵東將用5年引育500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

    2月27日,湖南邵東市在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召開“5122”人才工程新聞發布會。該市計劃用5年時間“筑巢引鳳”,通過人才引進、公務員招錄、精準培育等方式,引育500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邵東是一座民營經濟發......

    我國科研團隊發明低成本鈉電新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科研團隊以竹子為原料,成功研發出高性能硬碳負極材料,為鈉離子電池產業化按下“加速鍵”。走進實驗室,成捆的毛竹經過粉碎、預碳化、高溫碳化等工序,最終變成黝黑的硬碳粉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