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0-13 09:57 原文鏈接: 丁肇中:山東大學具有專注精神將攜手繼續探索暗物質

      近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爾法磁譜儀實驗項目(以下簡稱“AMS”)證明,暗物質存在實驗的6個有關特征中,已有5個得到確認,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版的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上,再次讓世界轟動。

      記者從山東大學獲悉,該校于2004年3月參加AMS項目,由程林教授任AMS熱系統總負責人,全面負責AMS熱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與實驗。歷時7年完成了在國際空間站上運行的粒子探測裝置阿爾法磁譜儀的熱系統,解決了太空粒子探測的關鍵工程問題。

      今天上午,丁肇中教授來到山東大學,與山東大學校長張榮進行交流,并就下一步的長期合作達成共識。丁肇中教授將攜手山東大學繼續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AMS)這個前所未有的實驗平臺,進行深入持久的探測研究,邁向人類探測暗物質的新里程。

      丁肇中教授表示,國內多所重要的大學對AMS項目的發展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其中就包括山東大學。2004年至今,山東大學先后有52人在歐洲核子中心、意大利CGS、歐洲航天技術中心工作,不斷為AMS探測器的建造和數據分析做出貢獻,山東大學的工作是AMS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時,他稱,山東大學具有非常專注的精神。“600多位科學家參與AMS項目,基本都沒有空間站工作經驗,山東大學能夠專心地做這個事情,也只有專心,才能做下去。”

      山東大學張榮教授介紹說,AMS項目給了山東大學一個特別的舞臺,過去一直參與AMS項目,學校的52位科學家每年365天每天不間斷地進行記錄與檢測,對AMS項目作出了貢獻,今后將一如既往的參與和支持AMS項目發展。通過國際合作,激發學校的創新活力。

      據悉,山東大學程林教授針對AMS在面向太陽時外部溫度遠高于內部溫度無法自然散熱、背陽時外部溫度過低可致其內部元件損毀的溫度環境,提出了一種利用周期性大溫差變化和大熱容介質傳熱動態特征保持探測器溫度平衡的新方法。領導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高工、美國宇航局等不同單位的三十多位科學家共同工作,保證了系統的高效散熱以及溫度場的均勻性和穩定性,解決了AMS在國際空間站環境下運行的關鍵問題,并由此獲得美國宇航局的特別嘉獎。

      在AMS安放在國際空間站上之后,山東大學繼續全面負責熱系統運行與監測,進行不間斷地記錄與檢測,所有數據均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根據太空運行的實際數據,修正和新建了若干熱控制模型,以應對不同的極端條件,確保了AMS整體及各探測器溫度保持在規定范圍之內。

      AMS對熱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各探測器的響應均與溫度有關。2013年4月3日,山東大學參與的AMS項目歷時18年首次公布了實驗的第一個結果,宣布已發現了40萬個正電子,該結果刊登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實驗結果詳細分析了根據大量數據繪出的能譜變化。此次AMS探測的結果第一次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找到了暗物質可能存在的間接證據。

    相關文章

    我國學者在暗物質基本性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2090061、12222505)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劉江來和周寧教授團隊利用PandaX-4T液氙探測器的實驗數據,在暗物質基本性質研究中取得進展,對暗物質可能具......

    《自然》:科學家給出當前暗物質“亮度”上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62.shtm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PandaX合作組在深度分析新一代PandaX-4T液氙探測......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發布

    4月24日,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本次發布的影像圖為彩色,包括按照制圖標準分別制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

    探日衛星“夸父一號”向國內外試開放觀測數據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準實時觀測數據12日起向國內外試開放。此次數據試開放的范圍,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陽硬X射線成......

    王興軍課題組攻克激光雷達抗干擾和高精度并行探測難題

    北京大學電子學院王興軍教授課題組-常林研究員課題組在兩年攻關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種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種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達架構,攻克了激光雷達抗干擾和高精度并行探測這兩個世界性......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成功開展地下結構探測試驗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為探索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海洋地質調查、水下目標探測、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領域的應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于國產分布式光纖聲波調制解調設備開展集成研發,自主形成分布式光纖聲......

    精確“觀云測雨”把天上云水資源“捅下來”

    2021年9月15日21時35分,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10分鐘后,一場大雨如期而至。據氣象部門預測,當晚有一次強降水過程。如果在國家領導人致辭、運動員入場、文藝演出或火炬點......

    未來月球探測任務的優選區域獲揭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團隊基于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任務提供的地面真值,對全月年輕火山活動進行了研究,重新解譯了它們的物質組成并校正了各火山單元的年齡。近日,相關成果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研究團隊提......

    失去40%普通物質銀河系似乎在“減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65.shtm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銀河系似乎正在“減肥”!據英國《新科學......

    “95”后2400米地下“守株待兔”暗物質

    在地下2400米的實驗室尋找暗物質是什么體驗?“95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博士生聶奇緣笑稱,這項研究像是“守株待兔”,待穿過重重阻礙的暗物質“自投羅網”。暗物質指“不發光(包括所有波段的電磁波)”的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