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6 13:57 原文鏈接: 三維全息顯微鏡快速鑒別細胞技術

    全息成像原理是相干光源通過半透明鏡頭時,光束的振幅和相位在光和物質相互作用時受到調制,這種調制信號使得輸出波前帶有物體全部三維結構信息。

    使用數字全息顯微鏡(DHM),我們可以間接記錄物體波前的相位和振幅信息。通過單個全息樣本,數字重構生物樣品不同深度層次的圖像。因此,DHM一般被歸類為三維光學計算顯微鏡。DHM的核心部件是光學干涉儀,用來形成來自細胞和微生物的菲涅爾衍射光和參考光的干涉場。光學干涉場的強度分布用光電成像感應器(如CCD或者CMOS相機)進行數字化成數字全息圖,其中的編碼包含著生物樣品的三維結構信息。反向的菲涅爾變換將對全息圖進行解碼并重構樣品特有的相位和振幅調制信息。這樣DHM不需要對樣品掃描就可以擁有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進行三維成像的優點。

    傳統的明視場顯微鏡通過樣品的光學吸收構建圖像而丟失相位信息。由于細胞質和大部分細胞器的的光學吸收系數很小,結果二維的明視場的細胞圖像通常對比度低很難觀察到有用的細節部分。一個增加半透明細胞的典型實例就是利用高吸收系數的染料對細胞進行染色和固定。可惜這種介入過程經常終止細胞的生命周期。而細胞生物學家卻需要監測活細胞,研究其行為和動力學過程。幸好光學相位對細胞質和周圍介質之間的折射率變化很敏感。這個特性已經被用到傳統的相襯和干涉場顯微成像技術拍攝高對比度的圖像。可惜這兩個傳統技術不能提供細胞的厚度信息。雖然相襯顯微鏡和微分干涉(DIC)顯微鏡在過去在細胞定性方面提供可重用應用,但無法進行定量分析也不能進行細胞和微生物的自動鑒別。再者,為了對生物樣品不同層面聚集,相襯和DIC顯微鏡還必須進行機械掃描。這會增加成像時間并限制細胞實時檢測和時間動態過程研究。

    DHM是一種定量相位成像方法,直接和非介入地提供活體細胞的光學厚度和動態條件。光學厚度跟細胞厚度和通過細胞折射率的三維形態有關。這樣結合計算機算法,DHM就成為非介入三維實時成像和鑒別細胞、微生物的實用技術。一張全息圖只需要單次曝光就包含樣品三維結構的豐富定量信息,用來鑒別細胞和辨認物體。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可以結合已經發展起來的自動鑒別物體并被應用于醫學、軍事、機器人等各種工業的模式鑒別技術。

    最近,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使用三維感應和成像系統作為基于細胞三維結構和態的非介入自動細胞鑒別技術。生物樣品的實時、自動拍攝、分析和鑒別將有助于疾病診斷、環境監測、和流行性疾病的早期檢測。而傳統的生物表征方法則需要介入、勞動強度高和耗費時間多,要求染色的方法也對細胞造成危害,還不能有效進行大規模應用。另外,基于二維特性如樣品的形狀、大小和形態的分析并非總能令人信服。所以,集合了三維計算成像、信息光學和DHM非常有希望作為可靠、自動和低價的工具應用于細胞(如血液或干細胞)的快速感應、可視化和鑒定。

    目前的DHM方法有單次曝光同軸伽柏全息顯微鏡,得益于簡單、小型和低價的系統,作為三維細胞鑒別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結合微流器件和光鑷微操作等其他技術,DHM還可以可以進行更復雜的分析和細胞操作控制。


    相關文章

    華北電力大學采購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該品牌再次中標

    一、項目編號:HCZB-2025-ZB0076(招標文件編號:HCZB-2025-ZB0076)二、項目名稱:華北電力大學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三、中標(成交)信息供應商名稱:北京中和翔宇科技有限公司供應商......

    徠卡顯微重磅布局!高端顯微鏡產品線落戶上海,開啟國產科研新篇

    徠卡顯微系統積極響應丹納赫集團號召,秉承“創升中國”的戰略,將旗下徠卡顯微系統高端產品線本土化生產,助力中國科研儀器和檢測設備國產化進程,賦能中國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中國客戶攜手合作、共......

    1.17億!大連物化所2025年3月至4月采購意向發布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25年3至4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如下:本次公開......

    德發明新量子傳感器顯微鏡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發明一種新的顯微鏡——核自旋顯微鏡。它可通過量子傳感器將核磁共振產生的磁信號轉換為光信號,并顯示為高分辨率圖像。該技術為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觀世界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研究成......

    歐洲研究人員將布里淵顯微鏡成像速度提升千倍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研究人員在布里淵顯微鏡技術成像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布里淵顯微鏡的速度和通量提高了1000倍,觀察光敏生物樣本更加高效,為探索生命科學提供了有力工具。相關論文20日發表......

    萬幀每秒!中國自主研發超高速雙光子顯微鏡LOTOS2,引領全球高端科學儀器制造

    在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高端科研儀器猶如探索微觀世界的“鑰匙”。長期以來,高端生命科學儀器由于技術難度高且系統復雜,幾乎被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所壟斷,由此帶來的高昂的價格、漫長的采購周期與技術服務的......

    5275萬四川大學2025年3至4月政府采購意向發布

    四川大學2025年3至4月政府采購意向發布,預算總金額5275萬元采購設備,含光譜、波譜、質譜、掃描電子顯微鏡、元素分析、衍射儀等儀器設備。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

    3999萬北京工業大學又一項科研儀器設備更新項目中標結果出爐

    一、項目編號:11000024210200098358-XM001二、項目名稱:北京工業大學重大科研教學儀器設備更新項目三、中標(成交)信息總中標成交金額:3999萬元(人民幣)中標成交供應商名稱、地......

    低溫掃描NV探針顯微鏡交付香港城市大學,助力多鐵性材料研究

    近日,國儀量子研制的低溫掃描NV探針顯微鏡順利交付香港城市大學王峻嶺課題組。這標志著國儀量子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服務能力得到了更廣泛的用戶認可。磁性是物質的基本性質之一,其微觀成像是實驗物理......

    向極微觀深入,拓展對生命科學的認知(新知·把握科學研究新趨勢)

    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點實驗室,紀偉在調試光電關聯顯微鏡。喻思南攝頭發絲,大約是肉眼可見的極限,它的直徑約100微米,細胞是頭發絲的1/10,細胞核則只有幾微米。然而,這小小的細胞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