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2-05 14:10 原文鏈接: 上海光源“加入”抗疫情行列

    圖片.png

      2月3日,《中國科學報》獲悉,為共同抗擊疫情,“上海光源”特別開通“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專項課題”綠色通道,并于2月2日提前開機,助力科學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微觀結構、打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黑匣子”。

      記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官網“用戶開放—運行實時狀態”一欄也看到,BL17U1、BL19U1、BL19U2等線站均處于“Open”狀態。

      “上海光源”是目前全球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之一。它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幫助生物學家破解著一個個“蛋白質之謎”。

      疫情當前,解析病毒關鍵蛋白的結構至關重要——受訪專家告訴《中國科學報》,開發阻斷病毒入侵的藥物、找到新冠病毒可能的中間宿主、指導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等與疫情防控相關的重大發現,都將與這項工作密不可分。

      受訪專家:

      *兩位受訪專家目前正利用上海光源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結構解析工作。為盡快取得成果,在連線中施一表示,自1月初第一株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發布,他們就開始了這項工作,“春節也沒有休息”。

      結構解析關注三環節

      《中國科學報》:利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如何解析蛋白結構?

      ● 齊建勛:

      首先需要目標蛋白形成蛋白晶體,蛋白晶體在同步輻射X-光照射下發生衍射。獲得衍射數據以后,我們再用專門的軟件去解析蛋白質的結構。如果數據質量好的話,就可以得到它的三維結構。

      《中國科學報》:我們需要解析新冠病毒哪些蛋白的結構?

      ● 施一:

      上海光源提供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利器來幫助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蛋白的結構基礎,將推動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深入認識。

      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大概有30kb,大概3萬個堿基。病毒不同的蛋白質在感染過程中會執行不同功能。但在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時,一般分為3個環節:入侵、病毒基因組的復制和轉錄、組裝。

      其中,入侵指的是,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之后,病毒在宿主進行基因組的復制和轉錄,轉錄形成的mRNA會利用宿主細胞的蛋白表達系統去生產病毒蛋白;其后新合成的病毒蛋白和復制出來的病毒基因組進一步發生組裝,形成新的病毒粒子,分泌出去后再去感染新的宿主細胞。

      我們團隊主要針對病毒感染這三個環節中的關鍵蛋白,進行解析。

      努力讓新冠病毒“現原形”

      《中國科學報》:在病毒入侵環節,你們主要解析哪些(個)蛋白的結構?

      ● 齊建勛:

      我們知道這個新病毒是冠狀病毒,病毒顆粒表面的刺突就是蛋白質形成的,這個刺突蛋白(又名S蛋白)會結合宿主表面的受體分子,介導病毒的入侵。我們現在就想要了解S蛋白是如何與受體分子結合的。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能了解病毒的入侵機制,基于此就能去開發一些阻斷病毒入侵的抗體或抑制劑,這對于指導疫苗的研制也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我們現在還不清楚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有哪些動物。哪些動物會傳播這種病毒?

      搞清楚中間宿主很重要。

      我們現在的一個想法是,無論病毒利用哪種動物作為中間宿主,它都要首先通過S蛋白與受體分子的結合,我們就想研究S蛋白與不同動物來源的受體分子是否結合:如果能結合,說明這種動物也有可能會被新冠病毒所感染。

      《中國科學報》:來證明這種動物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

      ● 施一:

      是的,我們可以進一步在這些動物身上檢測是否攜帶新冠病毒,然后再進一步確認。

      《中國科學報》:在病毒進入細胞后的復制與轉錄環節,你們主要解析哪些(個)蛋白的結構?

      ● 施一:

      這個環節是一個由多個蛋白質組成的復合體介導進行的過程。我們發現,新冠病毒轉錄復制復合體的這些蛋白亞基的氨基酸組成序列,跟SARS病毒的相似性比較高,有90%以上的相似性。

      《中國科學報》:這個相似度有什么指導意義?

      ● 施一:

      第一個層面,如果它有較高保守性的話,有助于我們研究針對冠狀病毒的廣譜性靶向藥物。

      比如我們可以針對聚合酶,基于它的結構做一些藥物的虛擬篩選,這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有潛力抑制轉錄復制過程的化合物分子,通過進一步評價來找到一些可用的老藥或開展新藥研發。

      《中國科學報》:蔣華良院士和饒子和院士領銜的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應急攻關團隊,此前找到的30種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治療作用的藥物,是否就是基于這個方法?

      ● 施一:

      正是,他們靶向的是病毒蛋白水解酶。

      我們也開展了相應工作,靶向的是病毒聚合酶(及其復制相關蛋白)。這個聚合酶(及其復制相關蛋白)跟病毒的轉錄、復制有關系。

      我們通過虛擬篩選,也篩到了一些有潛力的化合物分子,現在正在進行活性評價——看看它們是否如我們預測的那樣有抗病毒活性。

      此外,我們也在實驗室進行藥物靶標的驗證,看它是是否能具有對病毒復制轉錄的抑制活性。

      這個工作(如有突破)除了幫助發現一些老藥之外,也有助于新藥物的研發。

      《中國科學報》:在這個環節還有哪些重要的工作?

      ● 施一:

      有的。盡管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有比較高的相似性,但二者在氨基酸層面還有些差別,這也使得二者在傳播特性和致病病理上有所不同,比如新冠病毒潛伏期更長、致死率更低。

      這涉及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希望比較一下新冠病毒在入侵和復制、轉錄的特性上與SARS病毒有什么差異,通過結構解析能否給出一些解釋,更加清晰地了解其致病機制。

      《中國科學報》:在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組裝環節,你們主要解析哪些(個)蛋白的結構?

      ● 齊建勛:

      病毒在組裝之前,其基因組會被一種稱之為N蛋白的蛋白包裹、保護起來,之后再進行組裝。我們現在也在研究N蛋白的結構,看它是如何幫助病毒組裝的。

      《中國科學報》:這部分研究預計有哪些收獲?

      ● 施一:

      第一,當人被感染的時候,其體內或血液中會產生抗N蛋白的抗體,我們基于此在做一些檢測試劑的研發,通過檢測體內是否含有抗N蛋白抗體,來開發成可實現快速檢測的試紙條。

      第二,除了用于檢測之外,N蛋白是幫助病毒粒子組裝非常重要的一個蛋白質,只要我們了解了它的工作機制,將來就能夠針對這個結構去開發一些抗病毒的藥物等等。

      “我們盡可能往前趕”

      《中國科學報》:你剛才說光源衍射數據好不好,主要取決于蛋白晶體。現在你們已經有哪些晶體?

      ● 齊建勛:

      我們現在已經有了N蛋白的蛋白晶體;涉及入侵的S蛋白及受體復合物,我們已經點了晶體,還要觀察一下晶體是否長了出來。

      《中國科學報》:在你們這一系列工作中,有沒有一些馬上可投入臨床應用的成果?

      ● 施一:

      我們針對N蛋白的檢測試紙條,已經做了產品,現在正在做臨床驗證,主要驗證其靈敏度是不是符合預期,目前還沒有拿到結果——我們希望多做一些臨床驗證。

      《中國科學報》:有人可能會質疑,為什么現在才開動上海光源,做病毒蛋白結構的解析?

      ● 施一:

      首先,上海光源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要產生高質量的X-射線需要加速器、存儲環和實驗線站的協同調試。

      其次,同步輻射光源的運行有自身的周期性,全球北半球的同步輻射光源每年冬季和夏季都有兩次關機,進行系統維護以保證開機時間能輸出穩定、單色性好以及高亮度的X-射線。

      現在正好是關機維護的時期,重新開啟需要硬件調試及人員的協調。也正是為了應對新冠病毒,上海同步輻射光源才在關機維護時期又重新開光的。

      此外,蛋白晶體的準備也有自身周期性,中間涉及到基因合成、蛋白質表達等環節。我們春節也沒有休息,無論怎么樣,已經盡可能往前趕。

      《中國科學報》:上海光源這次開機只開三天,你覺得時間夠不夠用?

      ● 齊建勛:

      科學實驗有自身的內在規律,需要摸索。這次實驗能否收集到好的數據,取決于晶體的質量。其實上機衍射收集數據很快,我們也希望一次到位。

      《中國科學報》:如果你們這次沒法完成全部解析,后續還能再通過“綠色通道”開機嗎?

      ● 齊建勛:

      這個可能需要和上海光源再行協商。


    相關文章

    邰仁忠:相信中國光子科學會走到世界前列

    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坐落著一座形似“鸚鵡螺”的建筑——上海光源。作為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成果產出最多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已為科學研究“服務”了十多年。2004年12月25日,國家重大科......

    張文宏解讀最新新冠診療方案談未來抗疫要有三個武器

    3月17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解讀新版新冠診療方案。他談到抗疫要有3個“武器”:①疫苗的充分注射;......

    早期康復者對奧密克戎突變株的中和能力急劇下降

    近日,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藍柯/嚴歡/陳宇團隊與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蔡昆團隊合作,對新出現的奧密克戎突變株的感染特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進行了分析,研究揭示武漢新冠疫情早期康復者在康復一年后的血......

    上海光源超導波蕩器樣機帶束測試獲得成功

    近日,上海光源自主研發的我國首臺超導波蕩器樣機完成了儲存環上的大流強帶束測試,這表明我國已掌握超導波蕩器研制的關鍵技術,并取得了重要的實質性進展。超導波蕩器是正在發展的加速器光源關鍵核心技術。相比永磁......

    我國科技抗疫實踐得到《自然》雜志高度評價

    “在中國信息化、數字化驅動健康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模式變革下,中國學者通過信息與醫學交叉合作,在‘科技抗疫’及‘慢性病遠程防治’中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矚目的研究成果。”10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刊發......

    廣東藥店,一邊為抗疫護航,一邊歷經“最嚴監管”

    廣東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當地藥店作為“哨所”,與全國千萬高考考生同時經歷“大考”,一邊為抗疫護航,一邊歷經“最嚴監管”。“應急”政策高頻發布6月5日,廣東省藥監局發布《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

    金域醫學日核酸檢測創全球新高,一天檢了近253萬人份!

    擁有約1867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廣州,正在組織被稱為全球城市中最大規模的一次核酸檢測。作為2020年全國抗疫戰場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主力軍之一,廣州本土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全國調集關鍵設備和精......

    群體免疫?瑞典國王承認抗疫政策失敗

    “我們的死亡數字很高,這很糟糕。”據《倫敦經濟》等多家外媒報道,瑞典國王當地時間16日在年度圣誕節講話中承認,瑞典的抗疫政策是“失敗的”。據報道,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在講話中稱,瑞典當前狀況非......

    張文宏:全球抗疫曙光乍現,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13日發布名為《全球抗疫曙光乍現》的微博,全文如下:全球抗疫曙光乍現近日,世界疫情看似無邊蔓延,峰值至今未至,其實曙光已現。一、全球逐漸達成共識。最大的好消......

    鐘南山張伯禮等院士專家呼吁打通醫療數據孤島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互聯網”作為“抗疫戰線守護者”,讓抗疫充滿了“智能范兒”。近日,國家衛健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了2020北京健康大會·醫生云論壇,成為新冠......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