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5-01-03 10:56 原文鏈接: 上海海洋大學首次開展南極企鵝監測研究

    2024年12月26日,上海海洋大學高級工程師林東明作為中國第41次南極科考隊員,入駐中國南極長城站參加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

    林東明本次科考的重點任務是針對長城站周圍,尤其是阿德雷島開展南極企鵝監測工作。相關工作將為我國在南極半島周邊區域構建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生態系統監測計劃(CEMP)監測點提供重要的數據、經驗和科學支撐,也為南極半島區域正在推進的南極磷蝦漁業管理和空間規劃提供科學支撐。同時,這也是上海海洋大學首次開展企鵝監測項目,拓展了學校南極研究的范疇。

    image.png

    林東明。圖片由上海海洋大學提供

    據了解,建于1985年2月的長城站是我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2006年,長城站進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序列,命名為“南極長城極地生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次林東明參與開展的企鵝監測任務,主要是監測長城站東側阿德雷島上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金圖企鵝等的繁殖群體數量,并開展它們的攝食生態學研究。這些鳥類均為南極磷蝦等海洋生物的主要捕食者,也是被列入生態系統監測計劃(CEMP)的重要指示物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現場監測工作是我國履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成員國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長期監測數據可服務于南極海洋治理,提升我國在國際南極事務中的話語權,為未來在南極治理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打下基礎。

    記者從上海海洋大學獲悉,學校已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合作,開展羅斯海沿岸企鵝群的監測工作,并聯合韓國極地研究所收集生物樣本,開展企鵝與海豹的營養動力學研究。該計劃的執行以及數據累積,也將為南極羅斯海海洋生態系統監測工作提供重要支撐,為學校和新西蘭國家水與大氣研究所聯合承擔的重點專項任務提供數據累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