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5-12 14:21 原文鏈接: 上海硅酸鹽所等發表基于乏氧腫瘤診療的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施劍林、副研究員劉佳男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步文博,在美國化學會綜述性學術期刊《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s)在線發表了綜述文章:Chemic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Probes for Imaging and Treating Tumor Hypoxia(Chem. Rev., 2017, 117, 6160-6224)。

      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及人類社會的老齡化,癌癥發病率及死亡率都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乏氧是實體腫瘤的重要特征,它的存在常成為腫瘤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根源,并最終導致治療失敗。因此,乏氧腫瘤的高效診療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實現腫瘤徹底治愈必須克服的首要難題。

      乏氧腫瘤精準影像診斷領域中,研制可有效響應乏氧環境的新型診斷探針,是近年來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的前沿熱點,有望實現乏氧腫瘤準確影像。該綜述論文首先從熒光成像、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和光聲成像的角度,系統總結了可探測乏氧區域甚至感應乏氧程度的各種成像探針,并分析了各種成像手段在乏氧腫瘤精確檢測中的優缺點。

      乏氧腫瘤精確診斷的最終目的是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該綜述論文又全面總結了針對乏氧腫瘤的最新治療策略。除了手術侵入性的治療手段之外,臨床上化療和放療是治療惡性乏氧腫瘤的兩大主要手段。對于乏氧腫瘤而言,在常規藥物或放射劑量治療時,乏氧細胞不能被有效殺死,只能通過增加藥物或照射劑量以提高治療效果。近年來,得益于納米生物醫學的快速發展,科研人員已發展出全新的治療策略,包括克服乏氧環境以及利用乏氧環境等。為了克服乏氧微環境對治療的不利影響,研究人員已開發了可在乏氧腫瘤區域釋放氧氣或能產生強大協同治療效果的納米診療探針。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響應性納米探針可感應乏氧腫瘤微環境,從而產生理想的治療效果。

      本篇綜述是國際上首篇系統闡述乏氧腫瘤精確診斷和高效治療策略的綜合性論文,不僅全面總結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更提出了作者在該領域中的觀點看法,揭示了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方向。這一工作將有望拓展乏氧腫瘤診療的研究思路,對未來化學、材料、生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該小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在稀土功能材料(聚焦于上轉換材料)用于乏氧腫瘤的高效影像診斷和協同治療中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Nat. Nanotech., 2017, 12, 378-386;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3041-13048; J. Am. Chem. Soc., 2014, 136, 9701-9709; J. Am. Chem. Soc., 2016, 138, 8156–8164;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770-1774;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8105-8109;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4026-14030;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2101-2106; Adv. Mater., 2015, 27, 4155-4161; Adv. Mater., 2016, 28, 3987-4011。

      該論文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以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的支持。

    相關文章

    張俊:消滅腫瘤是一場高智商的終極戰役

    “醫學并沒有發達到能使人長生不老或百病不侵,但醫學的光芒在于救人于水火,在患者最疼痛、最無助,甚至感到沒有依靠的時候,給他們的生命照亮一束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腫瘤科主任張俊說,從醫幾十......

    許大千/呂志民/周欽合作揭示腫瘤細胞防御鐵死亡新機制

    多細胞生物在發育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預定的、受到精確控制的細胞程序性死亡,例如細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細胞焦亡(Pyroptosis),以及鐵死亡(Ferr......

    從來沒有“老胃病”,為啥得胃癌?

    42歲的徐女士前幾年因為出現一次惡心嘔吐去檢查,沒想到卻查出了胃癌。做了全胃切除術后,目前總體情況不錯。徐女士平時飲食挺注意,也沒有“老胃病”,卻居然得了胃癌,她左右想不通。但在診療中,醫生發現,她的......

    免疫聯合放化療

    我國的食管癌患者約占每年全球新發病例的54%,但整體預后欠佳,嚴重威脅民眾的生命健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放療科食管癌首席專家劉孟忠團隊完成了一項前瞻性II期臨床研究(EC-CRT-001),研究首次......

    九院超級顯微外科技術解決病痛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超級顯微外科頜面頭頸部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術后患者眶周和頜面部的淋巴水腫癥狀迅速得到緩解,改善明顯。3年前,魏女......

    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研究獲進展

    P-糖蛋白(P-gp/ABCB1)是一類典型的多藥耐藥轉運蛋白,可識別和促進腫瘤細胞的藥物外排,限制了藥物的療效。先前眼發現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110α和110β亞單位是抑制P-gp介導......

    醫生在腸癌患者身上“借道”拆除“定時炸彈”

    一個月前,77歲的李先生因大腸癌導致急性腸梗阻在當地醫院做了急診結腸造口手術,這讓李先生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必須整天帶著“糞袋子”生活,極其不便,而且腸道腫瘤還留在他的體內,像一個“定時炸彈”,......

    北京市惡性腫瘤發病率逐漸升高,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4月10日,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以下簡稱“北京市腫瘤防辦”)透露,《2022北京腫瘤登記年報》(以下簡稱《年報》)已正式發行。自2021年北京市首次以年報形式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惡性腫瘤監測......

    《2022北京腫瘤登記年報》發布!甲狀腺癌、結直腸癌顯著增長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以下簡稱,北京市腫瘤防辦)出版的《2022北京腫瘤登記年報》(以下簡稱,《年報》)于2023年4月正式發行。自2021年北京市首次以年報形式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惡性腫瘤監......

    我國學者在驅動腫瘤發生和轉移的表觀遺傳機制新進展

    圖 HRAS m6A修飾調控腫瘤細胞命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2203348、82103230、82025029、82150114)等資助下,東南大學高山教授課題組在驅動腫瘤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