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讓上海某能源企業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主管李彤最煩心的事情,莫過于投資逾千萬元的減排項目CDM咨詢、報批工作,至今仍沒有實質性進展。
這樣的窘境,是很多企業在碳減排工作中都會面臨的。事實上,周期長、費用貴、數量大的高門檻,將絕大多數企業擋在了碳減排大門之外。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與上海零碳中心聯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零碳信用置換平臺,跨越了清潔發展機制等交易模型審批周期長、費用昂貴等門檻,采用小至千克的碳權數據為基本單位,為所有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提供方便、快捷、低償的碳信用置換及碳中和服務。
□零碳概念何時能落地?
■世博零碳館距離現實仍遙遠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有這樣一個場館:一切都“零排放”,吃穿住用都是“無污染”。這就是引起廣泛關注的世博零碳館。
世博零碳館作為中國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除了利用傳統的太陽能、風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外,還可取用黃浦江水,利用水源熱泵作為房屋的天然空調;用餐后留下的剩飯剩菜,被降解轉化為生物質能,用于發電。
記者了解到,這個零碳館就是由上海零碳中心總裁陳碩主持設計、建造和運營的。
據陳碩介紹,零碳有兩重含義:一是采用先進科技替代化石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不產生溫室氣體排放;二是通過植樹、碳封存或購買碳匯對碳排放進行抵消。
零碳是低碳生產方式與低碳生活方式的一種理想狀態,與之對應的零碳信用則是企業與個人追求零碳理想的一種自律性的量化指標。
雖然世博會零碳館讓零碳的觀念走進了普通人的視野。但是,對普通人和中小企業來說,這種零碳距離現實生活仍十分遙遠。
□如何打包碳減排量?
■從“聚沙成塔”到“化整為零”
據零碳信用置換平臺CEO戴永彧介紹,這個平臺由碳計量、碳置換、碳交易三大系統組成,其中碳計量是零碳公司的專擅業務,涵蓋碳減排咨詢、碳計量專業服務到輔導核證全程。碳置換通過先進的IT技術,實現碳減排量數據交換、流轉,形成企業與個人、線上與線下的互動。碳交易則依托國內規模最大的碳交易中心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進行。
在零碳中心總部,工作人員以視頻的方式形象地演示了“聚沙成塔”的過程:聚集減排企業產生的無法直接交易的小額碳減排量,打包形成大額碳減排數據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從而讓減排企業的減排努力得到現實回報。
平臺企業用戶將大額的碳排放權交割單分解為小至千克計的數據,滿足企業與個人小額碳減排與碳中和需求的過程,則是“化整為零”,此舉打破了現行碳交易機制存在的量級壁壘,實現了無論年齡長幼、不管企業大小均可參與碳減排事業的目標。
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從“聚沙成塔”到“化整為零”的過程:首先,企業向零碳中心申請接受碳計量,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進行盤查,并由第三方權威機構核證。然后,企業直接向平臺置換等額的零碳信用。接著,將零碳信用分解附著于產品流通過程。最后,消費者購買上述企業附有零碳信用條碼的商品后,掃描條碼或登錄系統平臺注冊、激活,用獲得的零碳信用來換領低碳商品或進行碳中和。
這種交易平臺可以讓企業通過減排得到必要的回報,鼓勵消費者選擇企業的低碳商品,使企業與個人的溫室氣體減排常態化。
從“化整為零”到“聚沙成塔”,碳交易不再只是大型企業的“專利”,普通人也有機會參與其中。
□怎樣擁有平臺賬戶?
■免費注冊建立零碳賬戶
零碳中心碳計量總監陳永忠向記者透露,平臺將于近日正式上線公測,屆時每家企業、每個人都可以免費注冊建立零碳賬戶,而減排數據置換將十分便捷,個人更可以使用零碳信用在平臺內換購低碳商品或碳中和。
記者還了解到,碳置換平臺將招募大量志愿者宣傳平臺理念,倡導企業和個人的零碳行為,引導消費者低碳生活。這一幕,將頻繁出現在地鐵、步行街、公園等處,同時,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諸如環保回收箱、舊報紙愛心箱、公用設施、公益廣告欄等處也會出現印有零碳信用二維碼的銘牌。
據陳碩介紹,平臺近期的工作重點是通過各種途徑募集低碳商品,充實平臺商城的貨架,同時通過鼓勵低碳出行、與各類團體對接等方式吸引個人免費注冊,使低碳消費者與低碳經營者初具集群規模:免費注冊會員超過100萬,低碳商品超過1萬種,一個由眾多低碳企業和龐大的低碳消費群體組成的交互式低碳商圈,將在引領社會低碳風尚的過程中日漸壯大。
■多知道點
國務院《“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公布了我國碳減排時間表,承諾到2015年人均GDP碳排放相比2010年下降17%。
《方案》指出,要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優化能源結構,努力增加碳匯,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生活方式。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碳交易試點方案,將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列為試點省(直轄市)。
國家發改委要求各試點地區著手研究制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管理辦法,培育和建設交易平臺,做好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支撐體系建設,保障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上海三信沛瑞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原三信儀表廠)總經理吳旭明專訪“三”可能是三信沛瑞的幸運數字:三代傳承,專注電化學儀器三十余年,出口30余萬件自主品牌的儀器。在中國制造雙循環的時代背景下,完成了歐美......
2023年2月,由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牽頭申報的《肉與魚制品——揮發性鹽基氮的測定——半微量定氮法》和《肉與肉制品——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檢測——連續流動注射法》兩項食品國際標準制定項目正式獲......
中新網上海2月24日電(記者陳靜)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高,極易繼發骨折,致死致殘率高,已經成為危害全球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記者24日獲悉,一項基于社區人群的全國多中心骨質疏松癥隊列(CCCO)研究發現,骨......
2月20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其官網上發布《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監測統計數據》。其中顯示,上海常住人口一孩率66.01%,二孩率29.46%,多孩率4.53%。戶籍人口一孩率73.80%,二孩率......
長寧法院互聯網審判庭五周年慶暨“算法的社會責任”研討會舉行。五年來,長寧法院互聯網審判庭共受理網絡買賣合同糾紛、網絡服務合同糾紛等互聯網案件8350件,結案7932件,形成一批精品案例和實務研究成果,......
“2022上海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百佳表彰會”日前舉行。1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有特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的項目榮獲2021年度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自主創新十強”稱號。截至2022年......
2月15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對石化、醫藥、水產養殖等重點行業開展環境調查監測專項。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工作方案為全面落實國務......
2月8日,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王婧研究員、俞飚院士研究團隊、房鵬飛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馮海忠研究員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特異抑制自噬關鍵轉錄因子TFEB的小分子化......
上海科技館標本制作團隊將一只新近死亡的黑喉潛鳥基本制作成標本,讓它以別樣的方式停留在上海,提醒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近日,人們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公園內發現一只沾染大片油污的黑喉潛鳥,數日后,它被......
近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23年度部門預算公布,其中科學技術支出預算5,396,583,666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部門預算是包括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本部以及下屬26家預算單位的綜合收支計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