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復合膜袋等24種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3097家企業生產的3110批次產品。其中,2批次產品仍在異議處理過程中,6批次產品涉嫌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冒用廠名廠址等,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對3089家企業生產的3102批次產品進行了檢驗,發現15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4.9%。
通報指出,本次抽查產品為復合膜袋、非復合膜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嬰幼兒用塑料奶瓶、聚碳酸酯(PC)飲用水罐、塑料杯、塑料瓶蓋、密胺塑料餐具、塑料一次性餐飲具、塑料菜板、食品包裝用紙和紙板材料、紙杯、食品接觸用紙容器、玻璃酒瓶、玻璃食品瓶罐、與食品接觸的玻璃器皿、不銹鋼真空杯、不銹鋼餐廚具、鋁及鋁合金不粘鍋、壓力鍋、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餐具洗滌劑、一次性竹木筷等24種產品。
本次共抽查3097家企業生產的3110批次產品。其中,2批次產品仍在異議處理過程中,6批次產品涉嫌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冒用廠名廠址等,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對3089家企業生產的3102批次產品進行了檢驗,發現15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4.9%。具體抽查結果分析如下:
——復合膜袋。抽查了26個省(區、市)603家企業生產的603批次復合膜袋產品,其中3批次產品涉嫌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檢驗的600批次產品中,有8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3%。
——非復合膜袋。抽查了22個省(區、市)399家企業生產的400批次非復合膜袋產品,其中1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3.0%。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抽查了22個省(區、市)181家企業生產的181批次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嬰幼兒用塑料奶瓶。抽查了7個省(市)60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嬰幼兒用塑料奶瓶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聚碳酸酯(PC)飲用水罐。抽查了10個省的30家企業生產的30批次聚碳酸酯(PC)飲用水罐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塑料杯。抽查了6個省(市)的75家企業生產的75批次塑料杯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塑料瓶蓋。抽查了14個省(區、市)的100家企業生產的100批次塑料瓶蓋產品,其中2批次產品涉嫌超范圍生產,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
——密胺塑料餐具。抽查了13個省(區、市)的80家企業生產的80批次密胺塑料餐具產品,其中8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0.0%。
——塑料一次性餐飲具。抽查了19個省(區、市)的160家企業生產的160批次塑料一次性餐飲具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塑料菜板。抽查了5個省(市)的30家企業生產的30批次塑料菜板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食品包裝用紙和紙板材料。抽查了16個省(區、市)120家企業生產的120批次食品包裝用紙和紙板材料產品,其中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0.8%。
——紙杯。抽查了20個省(區、市)155家企業生產的156批次紙杯產品,其中2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4.7%。
——食品接觸用紙容器。抽查了18個省(市)的179家企業生產的179批次食品接觸用紙容器產品,其中1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7.8%。
——玻璃酒瓶。抽查了22個省(區、市)的149家企業生產的150個批次玻璃酒瓶產品,其中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3%。
——玻璃食品瓶罐。抽查了10個省的40家企業生產的40批次玻璃食品瓶罐產品,其中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2.5%。
——與食品接觸的玻璃器皿。抽查了10個省(市)的73家企業生產的75批次與食品接觸的玻璃器皿產品,其中1批次正在異議處理過程中。檢驗的74批次產品中,有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6.8%。
——不銹鋼真空杯。抽查了3個省(市)的20家企業生產的20批次不銹鋼真空杯產品,其中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5.0%。
——不銹鋼餐廚具。抽查了6個省(市)的89家企業生產的90批次不銹鋼餐廚具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鋁及鋁合金不粘鍋。抽查了2個省的20家企業生產的20批次鋁及鋁合金不粘鍋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壓力鍋。抽查了3個省的20家企業生產的20批次壓力鍋產品,其中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5.0%。
——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抽查了7個省(市)80家企業生產的80批次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其中1批次正在異議處理過程中。檢驗的79批次產品中,有2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34.2%。
——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抽查了8個省(市)60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產品,其中2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46.7%。
——餐具洗滌劑。抽查了26個省(區、市)214家企業生產的221批次餐具洗滌劑產品,其中1批次產品涉嫌冒用廠名廠址,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檢驗的220批次產品中,有13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5.9%。
——一次性竹木筷。抽查了13個省(區、市)160家企業生產的160批次一次性竹木筷產品,其中5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3.1%。
通報稱,本次跟蹤抽查上次抽查不合格企業86家,有16家企業本次抽查仍不合格,70家企業本次抽查未發現不合格。
通報強調,對于本次抽查發現問題的生產企業,特別是連續抽查不合格的企業,要依法嚴肅處理。對于本次抽查不合格發現率較高的產品,如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壓力鍋、紙杯等,要加大對生產企業的后續跟蹤監督檢查力度。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復合膜袋等24種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現將抽查情況通報如下:一、基本情況(一)抽查概況。本次抽查產品......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復合膜袋等24種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3097家企業生產的3110批次產品。其中,2批次產品仍在異議處理過程中,6批次產品涉嫌無證......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復合膜袋等24種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3097家企業生產的3110批次產品。其中,2批次產品仍在異議處理過程中,6批次產品涉嫌無證......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要求和江西省實際,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組織全省市場監管系統開展了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科學制定抽查目錄,統籌安排......
3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公告稱,為提高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2018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2019年產品質量......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于官網發布《關于1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以上簡稱《通告》)稱,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抽檢肉制品、豆制品、糧食加工品、蔬菜制品、糖果制品和食用農產品等6類食品1553批次樣品。根......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管理總局發布了對三家藥企冰醋酸原料藥壟斷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三家企業進行了總計高達1283.38萬元。具體處罰金額如下:1、當事人:臺山市新寧制藥有限公司(沒收136.09萬元+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省局近期組織抽檢豆制品、糧食加工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食用農產品共4類食品333批次,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329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檢測項目見附件。根據食品安全......
剛剛,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成立,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黨組書記畢井泉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原國家食......
剛剛傳出內部消息:總局可能不拆分了!圖片來源于網絡總局被拆分?不一定“兩會”前,食藥監管體制的走向,就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不少媒體紛紛報道,2018年,食藥監管體制或將迎來新一輪改革。各種猜測在業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