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我們的論文是不合理的,這項研究將保護數百萬人的生命!”
接連遭遇3次撤稿后,印度阿米提大學教授Sanal Kumar“破防了”。在近20年的學術生涯中,他提出了一項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新理論,但該理論遭到同行強烈批評,并被指責為“絕對的無稽之談”。
目前,Kumar正準備起訴撤回論文的編輯及出版商,即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和威利出版社,因為“他們撤回的文章對保護無數生命至關重要”。
香港理工大學從事撤稿研究的博士后徐少雄告訴《中國科學報》,撤稿后起訴學術期刊與出版商,就像“兩情侶分手”。此類現象顯示,科研失信是一個越來越普遍的問題,其復雜和棘手的程度也與日俱增,因此很有必要倡導開放科學、發表后同行評審,再加上以PubPeer及Retraction Watch為代表的學術社群內部糾察,甚至社會監督。
截至發稿,撤稿作者尚未回復記者郵件。
阿米提大學教授Sanal Kumar,圖片來自該校官網
“火箭科學家”,跨界生命科學
這3篇撤稿背后有兩大疑點,一是創新理論,二是隸屬關系。
曾有學者“碰瓷”自然集團,索賠500億美元
無獨有偶,就撤稿問題起訴出版商此前已有先例,但起訴者并未勝訴。
起訴出版商,就像“兩情侶分手”
縱觀近年來的撤稿起訴案例,讀者可能會產生兩個疑問: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李思輝39歲的孫亞東不久前收獲了人生第4篇Science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標注,讓他的貢獻躍然紙上。進入不惑之年前,他扎實地立住了自己的科研人設。這也是他本人最喜歡......
編譯|未玖Nature,26September2024,Volume633,Issue8031《自然》,2024年9月26日,第633卷,8031期天文學AstronomyAtemperatesupe......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北京大學本碩博、教授、博士生導師。”“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成績無要求。”“實驗無需長時間重復操作。”“若每周工作15小時以上,保證發表IF(影響因子)大于4的論文(一作/共......
科學網APP論文頻道上新100本期刊!科學網APP論文頻道覆蓋生命科學、數理科學、工程材料等8大領域,并細分100多個二級學科,收錄期刊1600本(持續增加中),將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論文信息,打造您......
今年1月,一篇主題為“通過眼睛虹膜檢測人類疾病”的綜述文章被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出版的會議論文集收錄。但論文作者和編輯都沒有注意到,該論文標注的30篇參考文獻中有18篇被撤稿。令人驚訝的是......
編譯|劉如楠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導師抄襲發表,你會怎么做?作為學生,很多人可能會有所顧慮不敢發聲。但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博士后卻絕不忍氣吞聲,她在與導師溝通無果后,決定公開此事。在她的要求下,這篇論文被期......
針對有關論文圖片重復的質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肝臟外科日前作出回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肝臟外科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的說明稱,8月29日,肝臟外科自pubpeer網站上得知,學術打假人......
北京時間8月16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最新論文,揭開疑似生物大滅絕事件“罪魁禍首”希克蘇魯伯隕石的來源和性質。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從白堊紀-古近紀界線(K......
知網第一篇被引量破2萬的論文產生。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官方微信公眾號在8月14日晚間發布消息:至2024年8月14日為止,溫忠麟和葉寶娟發表在《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的《中介......
·OpenAI內部既想守住透明度承諾,又想留住用戶。調查顯示,近1/3的ChatGPT用戶會因為反作弊技術而減少使用。·OpenAI員工擔心水印可通過簡單技術被刪除,比如把文本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再轉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