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五洲賓館深圳廳內人頭攢動,一個個院士團隊負責人上前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下臺就被科研界、資本界和政府人員團團圍住,要求交換名片對接項目。這是當日廣東院士團隊創新成果推介對接會上的一幕,該推介會是由第二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專門策劃的。
科學技術應用轉化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和難點之一。記者在此次推介會上觀察到,為了讓科研成果不再“躺”在實驗室里,不少科研團隊一改往日人們眼中的“高冷”印象,主動出擊找企業談技術應用,這樣的理念突破在深圳已有諸多探索。
主動出擊找企業
推介會現場,一臺黑色計算機引起不少參會者“圍觀”,它的名字頗有“深圳智造”味道——“深大2號普及型高性能計算機系統”,這是深圳大學陳國良院士團隊的創新成果。
陳國良院士是2008年被全職引進到深圳大學的,他的學生、留美10年的毛睿博士也受邀歸國加入團隊。“我們研發的計算機主要特色是全國產,實現自主可控。”該項目推介人、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副院長毛睿說,團隊一直致力于研制基于國產龍芯CPU的高性能處理平臺,已經研制出2個系列的普及型高性能計算機。高性能計算是大數據背后的核心技術。最近幾年,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呈現井噴式發展,但是缺少系統的理論基礎,陳國良院士經過數年研究,提出了通用的大數據計算理論模型。
“大數據的挑戰之一就是數據類型的多樣,數據類型包括圖片、聲音、視頻等,為每一種類型開發一個專用系統耗時耗力。我們致力于開發一個通用系統,可以完成不同類型數據的處理。”毛睿解釋道。
“深圳大數據發展目前已在全國領先。”在毛睿看來,深圳大數據發展特點是產業化程度較高、擁有一批“源頭創新性高”的行業領先企業、以及學術研究基礎較為扎實。
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是學術界遇到的普遍難題,但是目前陳國良院士團隊已經與不少企業緊密合作。例如團隊和華大基因進行生物數據分析研究,獲批國家級重點項目,又如團隊與金蝶集團合作,研發國產海量事務處理系統。在以往人們的印象中,科研團隊較為高冷,都是等著企業上門求技術,但毛睿告訴記者,華大基因和金蝶集團的合作都是團隊主動去找企業談成的。“想把科研成果用起來其實很不容易,我們找技術應用,對喜歡的企業就要主動出擊”。
政府合作尋方向
事實上,看上去高深莫測的院士團隊創新成果有不少已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例如用無人機監測違法建筑、構建實景可視化城管信息系統、快速構建城市三維地圖……李德仁院士團隊的這些研發成果已為深圳各區所用。
2002年,經國家科技部批準,武漢大學在深圳建立了3個重點實驗室深圳分支機構,李德仁院士團隊主導的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正是其中之一。
“深圳信息化建設投入很大,政府對于高新技術應用的支持力度很強,加上聚集了高層次人才以及活躍的金融資本市場,深圳在信息技術發展方面很具優勢。”團隊成員之一、武漢大學博士江帆坦言,這正是實驗室落戶深圳的原因。目前團隊的50多名成員中,六成從深圳招聘,著力產學研結合的同時,團隊致力于發揮人才集聚和培養作用。
這一深圳研發中心創造性地將可量測實景影像技術應用于“智慧城管”信息化項目建設,通過二維地圖和實景影像關聯,實現城市部件的可視化管理。目前團隊開發的平臺已經應用于深圳福田、南山、龍華和坪山的“智慧城管”建設。
“我們的理念是不能讓研究成果‘躺’在實驗室里。”江帆說,團隊專注于核心技術研發,也在與深圳各政府部門的合作中產生思維碰撞,從而更好地尋找科研成果的應用方向,打通技術應用到政府實際管理實踐的通道。研發中心還在每年舉行相關技術培訓班,邀請數位院士來深講課,和全國各地政府信息化部門的負責人一起頭腦風暴。
中國天氣網訊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我國江南和長江中下游于5月29日同時入梅。這意味著今年梅雨季正式開啟,較常年偏早10天左右。說到梅雨,這可是南方人民心中的痛,雨沒完沒了地下,地板、墻壁“冒水”,屋里的......
5月27日至30日,由四川省計算機學會主辦的“二零二二年第五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國際會議”在成都成功召開。此次會議采取線上的形式進行。開幕式上,本屆會議大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宣布第五屆人工智......
據貴州大學消息,近日,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貴州大學、中興、騰訊等10家單位強強聯合申報的“網絡空間安全治理”重點專項“開放環境下大數據安全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近日獲批立項,項目總......
圍繞著數據中心,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貴州有自己的“算盤”。從一開始的“東數西存”,到新賽道“東數西算”,到新場景“東數西訓”,乃至最后實現“東數西營”,貴州大數據發展路徑明確、目標清晰。成都智算中心上......
進入大數據時代,一方面數據要流通,一方面個人隱私數據保護要重視,如何平衡數據要素流動與隱私保護的沖突,如何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大數據價值是目前不少企業和機構面臨的難題。近日,在CIT......
近期,國家疾控傳染病防控領域的專家在ChinaCDCWeekly雜志發表國家致病菌識別網(ChinaPin)專題系列文章,通過六篇分析文章和應用報告,系統介紹了國家致病菌識別網的功能和使命。其中高通量......
近日,智慧草原大數據綜合監測平臺正式建成。該平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原遙感智能感知與防災減災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研發而成,為草原生態系統安全評價與畜牧業可持續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系統平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3/474918.shtm中新網長沙3月2日電(劉曼)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
科技日報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牛津大學大數據研究所研究人員在繪制人類之間的全部遺傳關系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個單一的家譜,可追溯我們所有人的祖先。該研究24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這個......
科技日報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牛津大學大數據研究所研究人員在繪制人類之間的全部遺傳關系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個單一的家譜,可追溯我們所有人的祖先。該研究24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