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的一生,在全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進一步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學子學習和效仿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心系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當天,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學術研討會在錢學森圖書館會議室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高波,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等分別通過線下、線上形式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早期運載火箭和衛星技術研究專家孫家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系統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分別向本次學術研討會致賀信。
孫家棟在賀信中向本次學術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吃水不忘挖井人。值此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11周年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周年之際,“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學術研討會暨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的舉辦很有意義。衷心祝愿錢學森圖書館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積極傳播科學家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王永志始終關注錢學森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他在賀信中指出:2022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輝煌成就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幾十年前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的錢學森為此付出的艱辛努力,在關鍵時刻發揮的關鍵作用。
戚發軔在賀信中指出:錢老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錢老曾說:“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錢老給中國航天最為寶貴的精神遺產,也必將繼續助力航天強國建設。在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之際,衷心希望錢學森圖書館越辦越好,成為中國科學家紀念館的一塊金字招牌。
中國航天員大隊退役航天員吳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專家錢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中國空間站型號主任設計師樊萍,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學術研究部部長張現民四位嘉賓應邀通過線上及線下形式作大會主題報告。
錢學森圖書館“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
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與會領導和專家還為錢學森圖書館“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
“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展示、宣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中,為科技進步、民生改善、國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個人和團隊先進事跡,具備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場所。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現場發布我國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經過推薦、評審與公示等程序,錢學森圖書館成為首批入選單位之一。
當天,“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也在同時宣布正式上線。該課程是錢學森精神宣講團全新升級推出的系列課程之一。
錢學森精神宣講團成立于2021年錢學森誕辰110周年之際,由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教授領銜,錢學森秘書顧吉環、李明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共同組成,旨在通過開展系列宣講活動,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師生以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在美五次聽證會全記錄中譯本首次公開
研討會間隙,大會還舉行了《“我忠于中國人民”——1950年代錢學森在美聽證會全記錄》贈書儀式。
《“我忠于中國人民”——1950年代錢學森在美聽證會全記錄》是錢學森在美國遭受的五次聽證會的全記錄,根據公開披露的檔案資料整理并翻譯成中文,還原了這段歷史,是錢學森愛國精神的最有力的論據,是聽證會全記錄中文版本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出版。
書籍封面是錢學森五次聽證會留下來的唯一一張照片。封面上,錢學森位于正中,神情坦然堅定,仿佛穿越書本,注視著每一個人。作者張現民說:“歷史檔案中的人物更有可信度,我希望這本書能通過檔案的形式,讓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錢老的愛國主義的精神。”
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錢學森生前曾擔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載人航天領域重要領導職務,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奠基性、先導性、開創性貢獻。錢學森被公認為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也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奠基人。這是歷史對錢學森做出的實事求是的結論。今天的會議既是重溫共和國科技發展史上那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史,也是向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三十年來所走過的艱辛歷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的致敬。相信在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背景下,新時代的“錢學森”一定會在中國大地上“應運而生”。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
記者11月16日從阿里云獲悉,近日在中國城市學會2022年會上,城市學領域最高學術獎項第十二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舉行頒獎儀式。阿里云憑借《城市交通大腦的理念、技術和應用》獲得金獎。這是該學術獎項12......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勛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
“人一定要有夢想。好奇心驅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探測到第二個地球。”10月19日,在中共中科院上海分院分黨組、中共中科院滬區委員會主辦,上海天文臺黨委承辦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五期“報國講壇”上,上海天文臺研......
今年是錢學森同志誕辰110周年。錢學森同志作為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畢生踐行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核的科學家精神,堪稱明德典范、學界楷模。錢學森同志是中國科協事業的開拓者。自19......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中國導彈之父,許多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是位“起名大師”。2021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在緬懷錢老的同時,咱們一起來看看,他起過哪些名字。靈境“元宇宙”是目前最......
開欄的話他們,擁有共和國最高學術榮譽稱號,是各自領域的領軍者;他們,或忘我奉獻,“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或學術造詣深、科學視野廣,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擔負科學報國的時代重任。術業各不同,但有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逝世十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重溫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回顧他彪炳......
最近任正非的訪談中,又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每次提到中國的教育,“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錢學森之問”,總是個躲不過去的大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太絕對了,錢穎一后來做了修改:相對......
4月7日,在迎來自己123歲生日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杯”優秀項目展在該校舉行。此次項目展共有來自上海交大17個院系的55件作品參與,作品分為機械控制、信息技術、能源化工、數理、哲學社科和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