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26 18:30 原文鏈接: 專家稱地球進地震活躍期說法不準確

    圖表:日本大地震災情報告。

      地震、海嘯、核泄漏,一場巨大的復合式劫難突襲日本。防震經驗豐富的日本猝遭強震,緬甸近日也遇強震,關于地震預警和地球是否進入地震多發期的疑問再次擺在人們面前。

      為此,記者走訪了德國地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德籍華人汪榮江博士。汪榮江從事地震學研究近30年,在地學數字模擬、地震早期預警等領域有一定建樹。

    一問:里氏9級的日本大地震難道完全不可預知?

      答:就現階段而言,短期臨震預報,世界哪一個國家也做不到。我們不能預先判定地震的確切時間和地點,科學在這方面還沒有突破。

      雖然短期臨震預報不可能,但地震中長期預測評估,則是人們必須要做而且也能做好的工作。沒有地震發生時,地球其實也在發生地表位移,板塊間會慢慢錯動,研究人員可通過高精度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觀測板塊相互作用。如果發現某些板塊長時間被“卡住”或“粘住”,沒有位移,而它周邊區域滑動相對較多,就可以判定這個區域發生較大地震的概率在上升。

      事實上,日本大地震發生前,震源區域早已被科學家標成紅色,即認為這一地帶能量顯著蓄積。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它具體什么時候震,能量會有多大。

    二問:素有“抗震強國”之稱的日本在此次災難中死亡過萬,日本的預警系統失敗了嗎?

      答:這次日本的地震預警工作,仍然是世界一流。日本這次的預警在大地震橫波抵達前10秒發出。不要小看這幾秒鐘,它可以讓許多人及時避難逃生。

      “預警”與“預告”不同,預告是指地震發生前就做出判定,短期預告基本不可能;而預警是指地震或者海嘯發生后,利用第一輪破壞性力量抵達前的寶貴時間,快速向公眾發出避難警報,經過嚴密而科學的設計和演練,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這次大地震后約3分鐘,日本就發布了海嘯警報,列出了海嘯抵達時間,而美國大約是地震發生后9分鐘才完成計算,作出預警。加上日本完備的預警手機短信發送系統,預警信息可在第一時間發送。

      然而,海嘯預警面臨一個全球性難題:我們還不能精確測算海嘯強度。日本預警時估計海嘯也就3米至6米,而實際情況是,有些地方的海嘯足有二三十米。

      計算海嘯強度的關鍵是迅速確定震源位置和地殼的破裂分布,然后引用合適的位錯數據模型,推算出海嘯的強度和運動路徑。日本大地震這種發生在俯沖帶的地震,地殼形變數據只能從陸地這邊得到,而沖向陸地的海洋板塊位于海下,人們無法立即獲取數據。由于日本在地震來襲時對位錯分布算得不準,加上沒有選擇好合適的數據模型,在海嘯強度的判斷上出現了較大誤差。

    三問:地球是否進入大地震活躍期?

      答:地球總體上進入地震活躍期的說法并不準確。環太平洋板塊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俯沖,它被哪里卡住了,哪里就會蓄積能量。每年這個板塊都會以地震這種極端方式釋放能量,之后再進行新的集聚。這是一種周期性,但并不存在嚴格的地震周期,因為能量可能通過大地震釋放,也可能通過多個較小的地震,其中沒有固定規律可循。

      具體到日本東北部海域,人們可以認為,未來幾十年這里不會再發生這樣大規模的地震,因為它積攢的能量釋放掉了,再次積蓄需要一個過程。

      這次大地震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喚起了人們對于復合式災難的深度思考。地震海嘯對核電站造成嚴重沖擊,這在人類災難史上還是第一次。以前,人們對各類災害的評估和防范大多相互獨立,而現在則要把地震、海嘯等主災和可能的次生災害結合起來考察,形成一個鏈條,以便在應對災難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損失。

    相關文章

    珠峰“身高”是怎么測出來的

      8848.86米!12月8日,基于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最新雪面高程一經發布,旋即引起網友熱議。珠穆朗瑪峰有多高?提及此問,不少國人可能會下意識地直接說出“8848.13”“......

    今天凌晨,北川連發三次地震,幾乎是同一位置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3日凌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發生三次地震。10月23日1時12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10月23日1......

    四川綿陽市連續兩天發生地震,地震預警網系統提前預警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2日11時03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北緯31.83度,東經104.18度)發生4.7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發生時,綿陽、廣元、成都等地震撼明顯。在北川禹里鎮某超市......

    四川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6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1日12時4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位于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震中5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1343米。根據中國地震臺網......

    罪魁禍首1976年大地震的余震造成今早唐山地震的

    7月12日消息,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里。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震感。......

    基于鬼波分離的多次波成像方法能顯著提高成像分辨率

    傳統地震成像方法僅利用地下一次反射波成像,然而在典型的VSP、OBS以及三維表面觀測系統中,由于震源或者檢波器的稀疏采樣,傳統成像方法的地下覆蓋不足,在部分區域出現成像缺失或者成像腳印。表面多次波在地......

    我國學者獲得程海區域地震邊坡永久位移分布圖

    程海斷裂帶位于中國云南省西北部,北起永勝西北,南至彌渡盆地東南,全程長約200km。現今活動非常頻繁,近百年來有記錄的地震活動達31次。2001年和2009分別在永勝以及冰川發生了5.6級、4.9級地......

    多功能振動臺——地震中的一桿秤

    伴隨著機器的啟動聲,六層基準鋼結構模型開始振動。從上往下看,模型上方的“基準框架模型振動臺試驗”紅色橫幅正在有節律地發生抖動,而在5米×5米的多功能振動臺底部,肉眼清晰可見呈現XY雙向振動。12月23......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報訊(記者唐鳳)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裴順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美國萊斯大學教授鈕鳳林及其他合作者有關龍門山斷裂帶的研究論文。研究人......

    四川榮縣2天發生3次地震已暫停頁巖氣開采作業

    2月24日、25日,自貢市榮縣境內接連發生了3次4級以上地震。25日晚,記者從榮縣2·25地震新聞發布會獲悉,截至當天17時,3次地震共造成2人死亡,12人受傷。記者從省應急管理廳獲悉,地震發生后,省......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