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一情況,10月25日,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污染過程專家解讀座談會。
會上,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對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污染的形勢、成因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并對當下社會上較為關注的有關大氣治理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未來一周擴散條件總體仍不利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預報員丁俊男介紹,10月25日~10月30日期間,除10月26日有所不同外,污染物擴散、傳輸、濕沉降條件總體上仍較為不利,10月30日前后可能出現嚴重的靜穩天氣形勢,導致污染累積。京津冀中南部可能會再次出現重度污染過程,局部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污染。“初步預計,10月31日是一個自較差向較好空氣質量形勢的轉折點,11月1日~11月3日期間,京津冀大部地區空氣質量形勢趨勢可能較好。”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宮正宇表示,10月發生的3次重污染天氣受影響范圍主要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中西部地區的陜西、河南以及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等省份,最大影響面積達到5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及周邊和東北地區部分城市成為此次重污染過程的重災區。
四因素導致今年10月霧霾頻發
宮正宇說,10月以來出現的幾次霧霾天氣,其產生原因有多個方面:
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電廠、鍋爐和機動車保有量較大,城市運行帶來的各類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二是擴散條件不利。10月7日~10月11日,華北區域天氣狀況穩定,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污染物被壓縮在近地面層,污染物濃度急劇升高,形成空氣重污染。同時因霧與霾并發共存,較高的濕度引起大氣顆粒物吸濕增長,導致污染物濃度累積增高。三是秸稈焚燒影響明顯。秸稈焚燒對這次重污染天氣的形成和加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監測表明,重污染天氣過程期間,鉀離子、氯離子等具有生物質燃燒指示性的組分濃度出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激光雷達監測反演表明,本次重污染過程與秸稈燃燒密切相關。四是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貢獻疊加。京津冀地區城市和中部、西部地區城市群污染物的輸送和各城市本地排放污染物相疊加,使PM2.5污染物濃度進一步升高,客觀上加重了空氣污染。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今年10月,季節轉化和秸稈焚燒造成一個非常典型的污染態勢。我們已經了解了污染規律,我們未來的治理就是要按照來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預計在APEC會議期間污染水平能降低30%
宮正宇在發言中表示,雖然此次重污染天氣持續的時間較為集中,但就污染天數來說,較去年相比仍呈現下降趨勢。據統計,2013年1月,重污染過程為4日~15日,持續11天;2013年10月,重污染過程為16日~23日,持續8天;2014年2月,重污染過程為20日~26日,持續7天。今年10月,3次污染過程分別持續5天、4天、4天,與前幾次相比,污染持續時間明顯減短。
柴發合介紹說,應對大氣污染,環保部門一直都是堅持最高要求。“即使出現一般的污染,我們也是按照最高級別的措施來進行應對。”針對APEC會議制訂了一系列減排方案,包括對PM2.5、PM10、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減排,機動車限行,工業企業限產等措施,確保會議期間的空氣質量。“通過這些措施,預計APEC會議期間大氣污染水平會降低30%。”
專家建議應把應急的提前量加大,應急預案應更個性化
經過幾乎一個月霧霾的“洗禮”,不少人已經開始對“到2017年使京津冀大氣環境有明顯改善”的目標表示懷疑。
柴發合表示,2017年實現大氣環境改善的目標是經過多方論證得出的,并不是信口開河。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計劃的落實和實施過程中的局部調整。“治霾是一項系統工程,難以一蹴而就,也需要在治理過程中不斷調整措施。我對實現這個目標還是充滿信心的。”
宮正宇表示,從監測情況來看,10月發生的數次污染過程,雖然仍然延續了往年污染程度重、累積速度快的特點,但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實際上有所減輕,這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一年所采取的措施有很大關系。
他說:“2013年10月那次重污染過程,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和周邊地區,也包括東北、華東和東南地區,一共涉及了14個省份,影響范圍達66萬平方公里。今年10月這次重污染過程一共有10個省份56萬平方公里受污染,從污染的強度來分析,大多數城市污染物濃度比去年有所下降。”
在提及日前環境保護部派出6個督查組對各地應急預案落實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的問題時,柴發合表示:“我有兩條改進提議:一是要把應急的提前量加大,在重污染天氣來之前的一到兩天就進入應急狀態,這樣就避免了污染物的持續累積;二是各個地方要根據各地個性化的污染成因制定個性化的應急預案,更有針對性地應對重污染天氣。”
在談及區域間協作時,柴發合說:“要建立區域層面上的大氣污染優化治理體系,要有法律法規上的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督管理、統一的執法。”他呼吁,盡快出臺一部針對區域性協調方面的法律法規。
3月29日,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24年首場活動——走進中關村及閉門會在北京舉辦。與會人員首先參觀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園區負責人介紹了園區發展歷程、數字化建設實踐、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和降......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據了解,本次《工作要點》共包括五大方面,涵蓋50條任務。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制定的《工作要點》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統籌集成、協調配合,提升各項政策措施的一致性,形成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例......
可以預見,京津冀地區將形成更加緊密的經濟社會聯系,共同構建起更加活躍、高效、開放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京津冀越來越“近”了。2025年,北京首條跨省地鐵建設有望全面開通,屆時“北三縣”將融入北京半小時......
北京大興區,公交車、旅游大巴、市政車等領域進行了氫能車推廣應用,京津冀區域依托現有高速路網,加快建設加氫站,支撐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氫能產業跨區域、規模化運營,首批7個氫能高速場景已落地。而回望2022年......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10周年。今年將從四方面加強三地投資促進機構協同,按照“一核兩翼”總體布局,加大三地聯合推介、產業對接和項目促進力度。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京津冀聯合推介開展京津......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荷蘭科學家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次盆地預計將嚴重缺乏清潔水源,或使額外30億人受到影響。中國南部、歐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許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預計會成為水資源短缺的熱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