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確保我國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我們從開發礦業逐步走向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近年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對礦產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做出了巨大努力。近20年來,礦產資源領域的工業產品增加值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礦產資源采掘總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出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礦業集團和礦山企業,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技術。特別是近10年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一批企業對礦產資源的伴生元素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綜合回收,礦山開采和加工單位能耗不斷降低,環境保護和恢復逐步改善。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制度建設是資源節約及可持續利用的關鍵。當前仍然存在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緊迫性。一是轉變觀念,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意識,樹立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加強立足國內資源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二是樹立系統化的全局觀,從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轉變到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上來,從礦產資源勘查轉變到礦產勘查評價一體化上來,從勘查開發并重轉變到統籌勘查開發保護上來,從行政管理轉變到管理與技術監督結合上來。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要妥善處理好行政監管與技術監督的關系,加強技術監督,減少和杜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履約保證失控。統籌考慮國內國際資源與市場。解決保護與開發界限不清,防止“超貧資源”、“超低品位”、“超薄礦體”等概念炒作游走在利潤的鋼絲上,帶來資源的可持續性保障降低和環境的破壞。
如果說礦產資源管理創新是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保障,那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創新則是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支撐。進一步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堅持把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科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支撐引領作用――礦產資源領域的技術進步正是對此的最好詮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進步的引領作用、“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得到了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