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鳥類保護的天津攝影家王建民終于可以舒一口氣了。最近發生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東方白鸛中毒事件已經告一段落。
11月24日,王建民和另一位護鳥志愿者李志勇在北大港拍到了兩只佩戴腳環、編號分別為962和971的東方白鸛,它們是11月11日中毒、經過10天救治后放飛的13只東方白鸛中的成員。根據觀察,它們已經融入一個由300多只東方白鸛組成的群落,很快就將南飛。
今天,在天津大港針對東方白鸛事件的一個研討會上,國際鶴類基金會的鳥類專家蘇立英博士說,棲息地的喪失,使候鳥的危險越來越大。
渤海灣位于候鳥遷飛通道的“瓶頸”
蘇立英說,從前有些水鳥結成小群在濕地停靠。但是現在,由于很多濕地消失,余下的濕地對于鳥類愈發重要,這些濕地發現的鳥群越來越大。這帶來了潛在的危險――容易引起偷獵者的注意。一旦投毒,鳥類就死亡慘重。
蘇立英說,這些候鳥從寒冷的北方飛來,體力消耗極大,它們落地是由于體力消耗極大,瘦得皮包骨頭,不足以支持繼續飛行。因此,有的鳥剛一落下就覓食,遇到食物就不分白天黑夜加緊進食,警惕性也會降低。
為什么東方白鸛、白鶴等大型水鳥青睞天津這樣的地方?蘇立英解釋,這些大鳥體型太大,需要利用自然動力遷徙,不是一直平穩飛行。它們會尋找熱氣流,通過熱氣流旋飛到高空,然后向下滑行,落下后再尋找熱氣流。在水陸相交、地勢起伏的地方,容易形成熱氣流。
據她介紹,全球存在8條較大的鳥類遷徙通道,天津處于最東邊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通道。這條通道上有水鳥155種,其中東方白鸛、白鶴、丹頂鶴等24種是瀕危或受威脅的物種。根據衛星跟蹤研究結果,很多候鳥在渤海灣休息,使這里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候鳥驛站,恰好位于遷飛路線上的“瓶頸”處。
如果這個“瓶頸”受到破壞,后果將不堪設想。蘇立英說,科學家們用計算機模擬過,如果把東方白鸛從北到南的60多個停歇點,拿掉遼河流域和渤海灣西部的這幾個點,就會導致遷徙路線中斷,物種難以延續――東方白鸛以魚為食,北方結冰后就只能餓死,無法繁殖。
候鳥不會知道哪里是天津哪里是河北
中國鳥類學會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正旺說,據估計,每年有數百萬只候鳥在渤海灣地區中停。他領導的課題組連續多年在天津、唐山地區7個重要濕地和沿海灘涂開展水鳥調查與監測,記錄到水鳥11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11種。
張正旺建議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由市級升為國家級。他分析說,在這里,人類的漁業生產對水鳥的覓食干擾強度很大,獵殺情況也時有發生,保護力度仍然不夠。
但升為國家級保護區只是一個方面。南開大學博士、志愿者莫訓強對記者打比方說,候鳥不會知道哪里是天津哪里是河北,它們當然也沒有國籍,不會主動選擇級別高的自然保護區棲息。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認為,棲息地的大范圍、連通性的保護非常重要。
解焱以東北虎為例說,全球約有500只東北虎,大部分分布在俄羅斯,我國有20只左右。“一山容不下二虎”,雌老虎在繁殖期必須找到足夠的食物和生存空間。科學家通過為老虎安裝無線電項圈發現,一只繁殖期雌虎的活動領域是450平方公里,而一個連續的最小種群包含18只雌虎,總共需要8100平方公里。我國最大的琿春自然保護區也只有1000平方公里。
她說,俄羅斯過去50年中使野生東北虎的數量翻了十幾倍,最大的原因是建立了廣泛的東北虎棲息地保護網絡,重視保護地之間的走廊,為老虎的遷徙移動提供了通道。事實上,藏羚羊、黃羊、雪豹、大熊貓、白鰭豚、江豚以及大量的遷徙鳥類,都需要棲息地大范圍、連通性的保護。其中魚類對連通性的要求尤其苛刻――河水沒有流動,就會影響到它們的棲息。
因此,解焱建議我國集合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力量,制定統一的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來彌補保護上的空缺,形成自然保護地網絡。
針對嚴重獵鳥事件,國內30多個愛鳥機構10月底聯名向國家林業局發出公開信,呼吁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候鳥遷徙廊道自然保護地管理機制。11月25日,這封信的起草人劉慧莉說,國家林業局已經作出答復,要求全國林業系統加強遷徙鳥道的保護。
捍衛“中國的生態安全底線”
據解焱介紹,我國從1956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以來,至今已有2600多處,約占國土面積的15%。盡管被保護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但體系規劃上卻存在很多嚴重空缺。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內放牧、采藥、偷獵極為普遍,修路、筑壩等大型干擾活動也時有發生。
她還說,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執法權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如建設項目選址、建設許可由住建部門審批,市場經營許可涉及工商管理部門,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執法由森林公安負責,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執法由漁政部門負責,林政執法由林業部門負責,海洋和淡水生物資源管理由漁業部門負責,捕撈證和水面使用證由漁業部門頒發,草原管理歸畜牧部門負責。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法完成對一個自然保護地的全面綜合的執法工作。因此,大量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沒有實際的或全面的執法權,于是,在具體執法工作中與相應執法單位的溝通和合作存在障礙,這是導致我國自然保護區中,各類非法活動猖獗、執法薄弱的主要原因。
解焱是一支由近百位生物多樣性、法律、動物保護等領域研究者組成的“自然保護立法研究組”的總協調人。該小組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國家對自然保護區進行全面立法,通過頒布《自然保護地法》,建立合理的分類分區體系,保障保護管理機構的人員、經費和執法權,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機制。
解焱說,立法的目標不僅是保護自然保護地,更是捍衛“中國的生態安全底線”。
生態安全作為可持續發展重要的評價體系,其研究的意義在于防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及自然資源的過渡消耗削弱生態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中亞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且位于歐亞大陸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定量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極地環境研究室謝周清-孫立廣課題組在大氣環流驅動企鵝棲息地格局演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Enhancedwesterliesdrovepenguinmovementat1......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布小林在區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9年,內蒙古將深入推進綠色內蒙古建設,把生態保護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構筑國家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7月2日消息為進一步探索網安人才培養與產學研模式的優化與發展,6月3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與騰訊公司(以下簡稱“騰訊”)正式宣布聯合建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說,為及時掌握全國生態狀況變化情況,加強監督執法等,我國將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生態安全監測預警和評估體系;到2020年,形成天地一體化觀測體系與大數據、互聯網集成的綜合生態安......
為實現對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區內的開發建設活動實施監控,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天地一體化觀測體系與大數據、互聯網集成的綜合生態安全監管體系。在環保部2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
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與億利資源集團近日簽署了河北壩上1000平方公里生態屏障工程和160公里京張生態走廊工程戰略合作協議。張家口是京津冀重要生態屏障。河北壩上生態屏障和京張生態走廊已成為申辦冬奧和首......
8月1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巴特爾主持召開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認真貫徹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九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8337”發展思路,研究通過了《內蒙古建設國家向北開......
《河北省“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環評報告》)日前通過了專家審查,《環評報告》以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重點分析了“十二五”期間河北省交通運輸......
生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既解決污染,又節約資源,被公認為廢棄物處理的最佳方式,符合清潔發展機制要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廢棄物產出量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