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國科學家完成了牛結晶胰島素的合成,這一成果深深地震撼了剛從大學畢業的王志珍。1970年前后,探索胰島素的分子結構、功能以及合成機理的研究遜色展開,她抓住這輛疾馳而來的火車,從此與蛋白質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她的幸福與快樂也從此與實驗室緊密聯系在一起。吾家吾國節目組主持人王寧帶你走近蛋白質這一生命之基,為你展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王志珍作為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攀登之路上的艱難與光榮。
信念感:科學之舟
鏡頭面前的王志珍院士謙遜、低調,自認為沒有抓住最好的時機,也不是科研天才,這恰恰證明了,在她的生命中,是努力與熱愛搭成了成為科學家的道路。在主持人王寧面前,王志珍院士坦率地說:“在實驗室里我才覺得踏實、快樂、幸福。”
王寧:我看到您的履歷,七十年代您開始搞研究,其實那個時候搞研究不是很容易。
王志珍:我那時候就找我們的黨支部書記,就天天找他。我就說我要工作,所里頭任何工作,只要不要讓我坐著沒事,我都可以。
王寧:我能用軟磨硬泡形容您的經歷嗎?
王志珍:我那個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是有緊迫感,覺得我需要工作。
蛋白質:生命基礎
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科研成員都很年輕,在“我們要做一件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的口號指引下,震驚中外的科研成果面世——他們前無古人地合成了牛結晶胰島素這樣一個蛋白質。循著前人的腳步和精神,王志珍逐漸走向蛋白質研究的更深處。1983年,在鄒承魯的帶領下,王志珍所在的團隊開始了“胰島素A、B鏈相互作用研究”,這個被稱為“老題新做”的基礎研究,持續了十年,王志珍和同事做了數不清的實驗,最終從多個層面闡明了AB鏈相互作用的內在規律。
王寧:要找到其中的原因,最先要解決的是什么?
王志珍:最重要的就是這兩條鏈為什么能夠相認,互相識別。最后我們認為,這個胰島素的A鏈跟B鏈,它的“認識”的基礎是因為它的氨基酸的序列已經決定了,它們已經有一定的結構了。
王寧:就像咱倆在一個屋里,一定是有機會讓咱倆見到面。
王志珍:是因為我們長成人的樣子,所以我跟你用兩只手交叉的方式握手。但假如說你長的樣子不是這樣,是一個球,那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王寧:您對于這個研究最大的貢獻,現在回頭想,您覺得在哪?
王志珍:就是用了這個酶,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用它作為一個催化劑,來研究AB鏈之間的相互作用。
自信心:人生關鍵
80年代末,英國科學家提出了“分子伴侶”的概念,王志珍認為,她所研究的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侶”,并將這一假說發表在國際學術雜志上。向科學界權威發起挑戰,在實證面前,她的假說獲得了國際公認。此后,她獨立領導的實驗室繼續對假說中提到的酶進行深入研究,持續至今已超過30年。在崎嶇的科學小路上攀登,他們發現了更多前人未見的風景。
王寧:大家一說到女科學家,可能在科研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承受力。
王志珍:大學生到念研究生,到念博士,哪怕是博士后,性別比差不多就是男生女生一半一半,博士后以后開始就分開了,男的比率就往上走了,女的比率可能就向下走了。
王寧:為什么?
王志珍:這個原因我想是兩個,一個就是性別分工,就覺得男的應該往上走,女性就做做后勤部長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就是女性自己還不夠自強自立,女性可以數理化學得非常好,其實女生跟男生的智力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王寧:所以這提出的挑戰是女性不要給自己設限。
王志珍:我覺得這個最重要。
(原標題:吾家吾國丨專訪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王志珍)
來自中國科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女科技工作者規模總量超過4500萬人,較2011年增長了80%,占全國科技工作者比例超過40%。盡管這些年女科技工作者數量出現明顯遞增,但在科技界還是會聽到女性不......
挪威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口服胰島素,其可通過服用膠囊來攝入,甚至可放在巧克力中供人食用。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口服胰島素將于2025年開展人體試驗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
2024年1月8日-11日,第42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峰會(J.P.MorganHealthcareConference,下稱JPM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作為業內規模最大、信息最豐富的醫療健康投資研討......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報告,由于美國市場銷售的序列號為NG3105252H和NG3401062H的兩臺胰島素泵,患者無法將泵數據上傳到CareLink軟件的原因。生產商美敦力泌力美公司Medtro......
注射胰島素已經成為數以億計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這除了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負擔,還有一旦胰島素用量過多,便可能導致低血糖,給患者帶來的安全風險。打入皮下的長效智能胰島素制劑可......
明明自己每天都在打胰島素,為什么血糖還這么高呢?70歲的王大爺,患2型糖尿病已有10余年,院外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近日因急性腦梗住院治療,入院查糖化血紅蛋白高達12.7%,出現嚴重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自然-代謝》9月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大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或受到月經周期不同階段的調控。研究結果來自對11名女性開展的隨機臨床試驗。此前研究顯示,大腦對胰島素很敏感,而且胰島素會影響腦內的特化神......
示意圖顯示了植入小鼠背部的封裝DART工程細胞,DART系統可用于治療Ⅰ型糖尿病小鼠 圖片來源:《自然·代謝》 據《自然·代謝》31日發表的一項生物技術突破稱,科學家實......
昨天,北京大學發布了一則有關糖尿病治療的重磅消息:北大干細胞研究中心與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合作,成功完成了國際首例1型糖尿病受試者化學重編程誘導多潛能干細胞分化的胰島細胞移植手術。該治療技術有望成為徹底......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和抱川中文醫科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子宮衍生的脫細胞外基質(UdECM)研制出一種可誘導子宮內膜再生的水凝膠,并首次揭示了控制這一過程的機制。該項成果發表在3日的《先進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