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6-04 08:29 原文鏈接: 世博園建筑普遍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

      上海世博園區的各種建筑不僅外形奪人眼球,也如擁有鮮活生命。特別是“一軸四館”永久性建筑中,各種綠色建筑材料、節能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這些美麗的世博場館實踐著我們更環保、更美好的未來――

      新能源

      融合太陽能發電 總量約4.7兆瓦

      世博園內的主題館,每天吸引著眾多參觀者的來訪。鮮為人知的是,這座場館其實大有乾坤。它創造了三項世界之“最”:屋面2.8兆瓦太陽能世界最大、5000平方米生態綠墻世界最大、西展廳雙向大跨度亞洲最大。

      站在主題館內向上眺望,屋頂處根根鋼材密密連結,上面遍鋪大型菱狀玻璃組件,神似上海舊式“老虎窗”。令人稱奇的畫面就誕生在這片玻璃屋頂,通過內夾的太陽能電池片,看上去是透明的屋頂,陽光卻在灑入場館的過程中,便已轉換為清潔電力。

      主題館屋頂電站,是我國乃至亞洲單體建筑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電站,將太陽能電池板完全融合到建筑中去。建筑物的外墻、屋頂本身就是無污染的“發電機”。

      “我們在世博園里安裝的太陽能,跟建筑的融合度是目前最大程度的。”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國靖肯定地說。

      整個5.28平方公里世博園區內,中國館、世博中心、地區館等永久性場館,以及部分國家自建館都有類似的太陽能發電項目,總量約4.7兆瓦。比如,備受矚目的中國館,就利用68米平臺和60米觀景平臺鋪設黑色單晶太陽能組件,形成與整個場館建筑機理巧妙契合的玻璃為底的觀景平臺。綠色電力也因此從中國館、從世博園直接并入城市電網,走進千家萬戶。據測算,主題館和中國館兩個館的一年發電量,足可支撐2500戶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

      新材料

      索膜遮陽 收集雨水

      世博軸看上去如同一束白云織成的輕盈云徑,6個透明花瓶般的陽光谷錯落穿插其中,是節能建筑的典范。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張拉索膜結構,”站在賦予世博軸云朵般面貌的索膜下,華東建筑設計院副總建筑師黃秋平介紹說。整個世博軸被69塊張拉索膜輕輕掩蓋,張拉最大跨度接近百米,最大一片覆蓋3000多平方米。這種索膜,是當今世界強度最高的膜材,厚度1毫米,可1平方米10個人站上去蹦蹦跳跳都沒問題。

      索膜透光率只有10%,太陽輻射強度大約是外面的1/10。在這樣的索膜下面活動,防曬霜都可以省掉。

      設置陽光谷,是為了將陽光、空氣、雨露順利引入世博軸的地下兩層空間中。世博軸底部設置了70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空間,雨水順著陽光谷玻璃面流到地下,完全能保障世博軸的日常沖洗需求,還能供給世博公園的綠化灌溉。

      世博軸項目,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創造了多項第一。“作為建設者感到很自豪,我們做了中國甚至世界上都很少造出來的東西。”世博會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市政項目部總經理趙克平說。

      新技術

      利用綠色能源 引領發展方向

      更多的探索,集中于綠色環保。世博園內的創新探索,引領著我們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

      文化中心的飛碟形設計令下層圓弧表面形成建筑自遮陽體系;光電幕墻系統,讓場外觀眾感受到場館內的演出氛圍。此外,江水冷卻系統、氣動垃圾回收系統等多種節能手段,讓文化中心成為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

      再比如世博軸項目,沒有任何鍋爐、煤、氣、電的空調,完全用綠色能源技術,其中江水源占70%、地源占30%。“世博軸四周完全取消了空調系統常見的巨大冷卻塔,直接靠把黃浦江水抽上來,或是通過地埋管散熱器進行熱交換。把熱量直接交換到江水流走,或是交換到地下。”華東建筑設計院副總工程師、世博軸機電設計負責人葉大法介紹。

      這是世博園區內唯一全部使用地源熱泵及江水源熱泵技術的空調冷熱源系統集成項目,在全國也是最大規模的應用,將成為一項有益的探索。葉大法表示,“如果江水源、地源熱泵系統有生命力的話,不光在上海,整個長江流域氣候環境相似,都可以大規模推廣。”

    相關文章

    政策來了!推動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

    發揮標準“指揮棒”作用,持續鞏固鋼鐵行業去產能成果,推動石化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壯大新材料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1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系列舉措。從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提升,到......

    我國新材料產業年總產值或超8萬億元

    記者12月17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的“標準提升引領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今年1至11月,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預計全年將超過8萬億元,連......

    德州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技術供需對接會在濟南成功舉辦

    為充分用好山東科技大市場平臺資源,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12月3日,德州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技術供需對接會在濟南山東科技大市場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德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創新發展......

    3091.91萬元,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重大設備更新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獲批

    關于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重大設備更新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的批復粵發改投審〔2024〕174號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關于報送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重大設備更新項目概算書的函》及有關材料收......

    卓立現在著眼未來卓立漢光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2024年11月18日至20日,第十二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2024)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本屆展會吸引了全球超過1200家頂尖企業參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創新......

    我國擬2035年全面建成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

    記者10月30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計劃到2027年,搭建形成“1+N”(1個中心主平臺、N個數據資源節點)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

    上海:四項重大行動2024—2026年質量基礎設施賦能新質生產力

    日前,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高水平構建質量基礎設施賦能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質量基礎設施是對一個國家(地區)建立和執行標準、計量、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等所需質量體......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解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等3部門聯合印發《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工信部聯原〔2024〕205號,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建設方案》解讀如下。一......

    三部門聯合印發支持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建設

    工信部網站10月30日消息,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三部門印發《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根據《方案》,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是促進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型研發基礎設施,充分發揮產業數據......

    復星醫藥“七赴”進博會,將攜帶多款創新藥及醫療器械產品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將于11月5日-10日在上海舉辦。在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吳政平透露,本屆進博會將有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展品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