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電站事故有多危險?它會發生什么類型的輻射照射?
在反應堆的堆芯損壞事故中,包含核裂變產物的混合放射性物質會釋放到外部。
放射性銫和碘是危害身體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這些放射性核素對人員的照射,一方面來自于放射性煙云所致的低劑量外照射,另一方面來自通過吸入和食入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和水產生的內照射。此外,救援人員、第一響應者或核電廠工作人員也會受到較高劑量的職業外照射或內照射。
放射性碘(I-131)半衰期是8.3天。這就意味著,大約三個月后,幾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將衰變完而消失了。
Cs-137的半衰期約為30年。根據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質的總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減少輻射措施(如農業,林業等)。
2. 采取何種公眾保護措施可減少這些輻射?
預防或減少外照射的主要防護措施是疏散附近人口,掩護較遠地區人口。
攝取放射性碘會影響甲狀腺,特別是對0-18歲的人群。因此為防止放射性碘的內照射危害,應根據國家應急計劃中的相關標準服用穩定性碘(KI)。如果發生放射性沉降,應禁止食用葉類蔬菜。本地產的牛奶和乳制品也應被禁止,而由進口產品及嬰兒配方奶代替。
國際上認可的KI甲狀腺阻斷推薦劑量為50mSv。(《核或輻射應急準備》IAEA安全系列No. GS-G-2.1,由WHO共同主辦。IAEA,維也納(2007),P15)
3. 碘片(KI)能防輻射嗎?它是如何防輻射的?應該服用多少量?
生理學上,人體碘的主要來源是甲狀腺的吸收,甲狀腺靠碘來產生甲狀腺激素。KI是穩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狀腺內的碘飽和從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攝入。
切爾諾貝利的經驗表明,放射性碘是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的主要因素,它導致超過5000個兒童甲狀腺癌病例的發生,受照人群的年齡均在0-18歲之間。因此,碘化鉀分配的首要對象是幼兒和懷孕婦女。
碘片不能保護來自于體外的放射性和被身體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質。這就是為什么碘甲狀腺阻斷在多數場合將與其它防護措施(如隱蔽待于室內、關閉門窗等)綜合使用。
接觸放射性碘可導致甲狀腺癌顯著增加,特別是幼兒。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在甲狀腺中蓄積。在暴露前預防性服用碘化鉀,可防止甲狀腺對放射性碘的吸收并降低甲狀腺癌的長期風險。
為了充分發揮穩定碘對碘甲狀腺阻斷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盡快服用穩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幾小時,通過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狀腺對50%碘的吸收。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劑量的穩定碘就足夠了,它可以起到24小時持續保護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煙云來襲時對甲狀腺起到了充分的保護作用。然而,在長期持續性釋放狀況下,則有可能出現重復照射的情況。
再次強調,只有在暴露于放射性碘之前就服用碘化鉀,才能起到最佳的保護作用。
4. 哪里有碘化鉀可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是否有庫存?
各國政府負責在其國家庫存碘化鉀。預存碘化鉀藥片是對任何一個運營核電廠的要求,也是其應急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庫存。
5. 這次事件是否會影響日本以外的人員?
這將取決于氣象條件和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風向、風速和降雨等)。在多數情況下,基于我們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它是不可能對鄰國造成重大影響的。
6. 撤離多遠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況下,首要任務是限制輻射暴露的發生。主要通過疏散或隱蔽受影響人口,來減少放射性煙云沉降的影響。根據大氣中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和當時的氣象條件(例如風向和降水等),并依據爆炸的中心范圍,國家將會確定在多大半徑范圍內應采取緊急隱蔽防護措施。
7. 世界衛生組織在核應急中承擔什么角色?
在聯合國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是國際核事故的應急協調領導機構。這在2010年國際組織聯合響應核應急合作計劃里有明確規定。
根據現行的職責劃分,世界衛生組織負責核應急情況下涉及公眾健康行為干預中的健康效應評估和提供技術咨詢、建議或幫助(在被請求或允許提供幫助的情況下)。
8. 輻射應急醫學響應和援助網絡(REMPAN)是什么?
REMPAN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建立的包括輻射應急醫學、劑量學、公眾健康干預、長期監護和隨訪等專業在內的40多個機構組成的全球網絡。它為世界衛生組織應對輻射應急準備與響應的提供技術支撐。
9. 核電站會完全炸毀嗎?
據日本當局報道,爆炸發生在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外面,輻射水平在持續下降。
10. 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首先避免恐慌,及時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動。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況下,待在室內。
碘片的服用要根據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評估事故狀態以后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僅憑個人主觀臆斷或因恐懼而擅自服用。
11. 與懷孕有關的風險有哪些?應該怎樣降低這些風險?
由于碘片具有阻斷甲狀腺碘吸收的作用,對懷孕婦女服用碘片要給予特別的關注。首先,孕婦甲狀腺攝取放射性碘的幾率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兒的甲狀腺應給予保護,特別是在懷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然而,除此以外,在當前情況下并沒有特別的醫學理由表明要避免懷孕。
12. 我需要服碘片嗎?
見問題3。
13. 這些煙云能飄浮多遠?
這個是很難預測的。它取決于風速和其它氣象條件。
14.釋放的放射性物質會造成多大的輻射劑量,它對健康有哪些不利影響呢?
取決于釋放的放射性物質總量,公眾受到的劑量可能會在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圍。世界人均天然輻射本底劑量是2.4mSv/年,地區差異造成各地區的值會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達200mSv。
當全身照射劑量大于1Gy時,會出現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應。然而,對于核電站事故中釋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煙云經過長距離的輸運后,是不大可能出現如此高劑量照射的情況。
15. 劑量與遠期效益有什么聯系?
暴露于電離輻射可能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通過對原子彈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診療的病人、職業受照人群以及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輻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全身輻射劑量低于100mSv時,未發現明顯的輻射致癌效益。
在對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的調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輻射后數年里,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在10年后患癌癥的風險增加。在核事故情況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積在甲狀腺中,它會導致甲狀腺局部劑量效應,而不是全身效應。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經驗教訓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響因素,該事故造成年齡在0-18周歲的兒童爆發甲狀腺癌病例超過了5000例。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心理影響。這主要是缺乏風險溝通機制所導致的。因此,在核應急狀態下,建立一個良好的公眾交流機制非常重要。
16. 低于多少劑量可以認為對健康沒有影響?
流行病學統計研究表明,當劑量低于100mSv時導致癌癥的風險沒有明顯增加。然而,電離輻射的線性無閾模型是輻射防護的基礎。這就意味著,理論上任何劑量的電離輻射均可導致一定的生物學效應,但是這種效應還無法在人類身上進行驗證。因此,我們無法說那個劑量水平就是絕對的零風險。在電離輻射防護中應盡可能遵循防護水平最優化原則(ALARA原則)。
8月27日,日本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的第四天,總臺記者獲準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進行探訪。這次探訪不得自由錄音錄像,記者的手機、電腦、攝像器材一律不許使用,隨身只能帶筆和本以及核輻射檢測儀。記者穿戴的......
8月24日,日本不顧全世界的反對,一意孤行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由于人們對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的食品安全熱烈關注,2023年2月初日本福島鱸魚中放射性元素銫137......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副研究員鄭瓊團隊自主開發出了10kWh磷酸焦磷酸鐵鈉基鈉離子電池系統,并實現了用電負載的穩定供電。經測試,系統輸出能量為9.7kWh,直流側能量轉換效率......
在最近發表在《BMJ》上的一篇文章中,醫生們主張為經常通過X射線和其他成像程序暴露在輻射下的醫療機構的婦女改進電離輻射防護,以減少她們患乳腺癌的風險。由于乳腺組織對輻射高度敏感,而且電離輻射是一種公認......
據日本共同社3月23日報道,曾于今年1月發生反應堆自動停止事故的福井縣高濱核電站4號機組將于本月25日重啟運營。福井縣高濱核電站隸屬于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今年1月30日,該核電站4號機組核反應堆自動停止......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明尼蘇達州污染控制部門當地時間16日稱,該州位于密西西比河附近的蒙蒂塞洛核電站在去年11月21日發生了含放射性物質的水泄漏的事故,共泄漏了約150萬升含氚污染水。該核電站所屬的能源......
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日本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放射性物質不同于普通危險化學物質,采用化學處理難以將其去除;同時,關于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等的長期影響,人類還所......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盡管有反對和批評的聲音,日本政府28日仍在內閣會議上敲定了能源相關的5項法律修正案,允許核電站運轉年限超60年。據報道,關于福島核事故后采用的“原則上40年、最長60年”的運轉年限規......
按照此前制定的計劃,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工作將會在2023年春天開始,其將把處理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質氚的活度稀釋至不到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通過海底隧道排放至核電站近海約1公里處。東京電力公司透露,福島第......
名稱關于釋放廣西防城港核電廠3號機組首次臨界控制點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520分類核電廠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2-12-26文號國核安發〔2022〕2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