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土壤日,中國是重頭戲。”12月5日,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所研究員陳能場告訴《中國科學報》,“今年我們世界土壤日科普活動的特點是‘組織到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影響廣泛’。”
12月5日是第七個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題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旨在通過應對土壤管理中日益嚴峻的挑戰,應對土壤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提高對維持健康生態系統和人類福祉重要性的認識, 提高土壤保護意識,并鼓勵世界各地的政府、組織、社區和個人致力于積極改善土壤健康。
在以往的世界土壤日活動中,我國只有少數幾家“涉土”機構自己組織些零散的活動,今年我國的土壤科普界是“軍團出擊、立體覆蓋”。
11月中旬,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召開會議,推動“土壤科普進校園、進企業、下基層”讓土壤科普深入社會、土壤保護意識深入人心。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委員群策群力,策劃了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除了傳統的海報、展覽、講座、出版、研討會外,本次活動還借助各種技術手段,制作了科普視頻、科普課程、云講座、云展館,設計推出了科普實驗、科普博客、視頻會議等內容。
今年的土壤科普活動不但“線上線下,立體覆蓋”,科普工作委員會的委員們還把聲勢“造到了國外”。
“聯合國糧農組織有個全球范圍的科普展示注冊活動,它是申報世界土壤日獎的重要環節。以前中國沒有參加過,今年新一屆土壤科普工作委員會成立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我們取得了聯系。他們希望能進一步擴大中國在世界土壤科普活動中的影響,讓更多的人關注土壤和土壤科普。我們就號召全國各地的委員參加注冊活動,目前中國已注冊100多場(包括臺灣地區兩場)活動了。”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楊順華博士對《中國科學報》說,“以前我國只有幾家單位自己在做(土壤科普),今年我感覺是全國形成了‘一張網’,還是蠻有意義的。”
在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的號召下,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西藏農牧學院、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廣西農科院資環所等遍布全國的近70個研究機構、高校、企事業單位,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今年的世界土壤日科普活動。
在福建石獅市,當地科協支持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開展了“土壤科普進校園、進鄉村、進企業”活動。他們印制了T恤、展板,將科普講座、宣傳海報、科普圖書送到了基層。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科普工作者為小學生贈送了專為世界土壤日撰寫的繪本——《土壤生物多樣性,你知道嗎?》,并組織學生聽生物多樣性報告,參觀標本館和圖片展覽,參加土壤生物多樣性手繪大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