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第五屆世界教育前沿論壇舉辦。2022年兩位一丹獎得主、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和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榮休教授琳達·達林哈蒙德就教育轉型等話題展開演講和對話。
“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處在危急之中、生活的時代處在劇變之中。”朱永新表示,過去人們的教育基本是一次性完成的,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大學,這是一種刻板式的階段式的學習。未來的學習則是貫穿于整個人生,從連續性的學習走向間隔性的學習,終身化的學習。邊工作邊學習將會成為學習的新常態。
朱永新認為,正是基于氣候變化、數字化轉型、觀念兩極分化和信息泛濫等重大挑戰,迫切需要對教育進行反思,教育需要新的轉型:從人類中心走向生態中心,從關注分數走向關注生命,從學校中心走向家庭社會。
針對當前時代背景與轉型趨勢,朱永新介紹了“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朱永新表示:新教育倡導為生命而教,拓展生命的長寬高;倡導建設數碼社區,培養信息意識與信息能力;倡導家校合作共育,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學習共同體;倡導國際理解教育,培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建立新型學習中心,構建從搖籃與墳墓的終身教育體系等。
琳達·達林哈蒙德認為,人類正在經歷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危機、氣候危機,技能需求超過了教育系統的反應速度。
琳達·達林哈蒙德談到,傳統學校教人的標準,比如分數,在硅谷公司的招聘中實際上沒有起到特別大的參考價值。而真正有參考價值的是“學習能力”,就是能夠找到相應的資源,并用這些資源去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能夠和他人協作,一起去計劃和實踐,去管理自我和整個流程,去改善成果,有不斷持續學習的能力。
統籌推動教育和產業協調發展,創新搭建產教融合平臺載體,接續推進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完善落實組合式激勵賦能政策體系,將產教融合進一步引向深入。近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
5月25日,“中國教育在線”微信公眾號刊發了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蔡敬民的專訪稿件。該專訪是在第58·59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蔡敬民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對話,就高校如何支撐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黨的二十大對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部署,推動教師教育在新時代的新發展,近日,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交流活動在江西上饒舉行。教育部黨組......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介紹中,回顧了2022年工作,指明了2023年政府工作任務。其中,總理肯定了過去五年職業教育領域取得......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深刻論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高校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把握中國教育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
中新網上海2月23日電(記者陳靜)教育問題一直備受各界關注。當下,教育數字化和高質量發展成為談論最多的議題。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2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將要舉行的全國兩會上,他將......
2月16日-18日,由中國—東盟中心和天津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在天津大學舉辦。在論壇的榮譽學銜授予儀式中,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授予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
“從AI到ChatGPT,一次又一次的信息技術革命,可以說已經把教育逼到了墻角。教育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如果我們的教育還是圍繞著考試、升學這個唯一目標,那必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再‘減負’也沒......
標 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規范》的通知發文機關:教育部辦公廳發文字號:教科信廳函〔2023〕5號來 源:教育部網站主題分類:科技、教育......
中新網上海2月20日電(記者范宇斌)“面對新時代,教師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知識是可以生成的,精神怎么生成,靈魂怎么安放?”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原主席嚴雋琪19日在上海舉行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