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瑞士太陽驅動公司官方網站6月5日報道,當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飛機“太陽驅動”號HB-SIA經過持續19個小時的飛行后于當地時間6月5日23∶30降落在摩洛哥拉巴特—塞拉國際機場時,前來迎接的人們雀躍歡呼,慶祝太陽能飛機首次圓滿實現跨洲航行。
此次洲際跨越是繼5月24日“太陽驅動”號從歐洲瑞士飛抵西班牙馬德里的首輪航行休整幾天后的第二輪飛行。6月5日早上5∶22從馬德里的巴拉哈斯機場起飛,平均時速約45公里,越過歐洲與非洲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攀升最高海拔達9235米,總時長19個小時8分鐘。
而正當“太陽驅動”號航行幾乎達到飛行最高點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6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宣布,將2012年度“地球衛士獎”頒給“太陽驅動”項目創始人之一、也是此次跨洲飛行的飛行員——現年54歲的瑞士飛行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以鼓勵他最初的靈感及推動太陽能發展的突出行動。
此次跨洲飛行的第一輪飛行員、“太陽驅動”項目另一位創始人、59歲的航空工程師安德烈·博爾施貝格評價說,這一次是相當棒的表演,太陽能飛機現在可以晝夜飛行,顯示出它具有發展的可持續性,這項技術使我們對提升未來零碳航空業的潛力充滿信心。
“太陽驅動”項目始于2003年,造價90萬歐元。這架飛機機翼下方設有4個發動機艙,各配有一個10馬力發動機、一個鋰聚合物電池組和一個調節充放電及溫度的控制系統。令人矚目的是它的動力裝置:總共有11628個太陽能電池板,其中10748個安裝在機翼表面上,余下的880個位于水平尾翼。太陽能電池板能將白天吸收的22%光能轉化為電能,為晚間飛行提供動力。這些強勁的太陽能電池板使得“太陽驅動”號長時間持續飛行成為可能。
“太陽驅動”號抵達摩洛哥,恰逢當地南部的瓦爾扎扎特地區啟動建造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熱電廠,由此受到了摩洛哥太陽能機構(MASEN)的熱烈歡迎。
此次洲際航行是太陽能飛機計劃于2014年開展環球飛行之前的彩排。
陳昊在實驗室受訪者供圖近日,多倫多大學博士后陳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排名第一)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篇Nature,文章介紹了一種高效穩定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創造了單節寬帶系器件和疊層器件......
近日,我所儲能技術研究部李先鋒研究員和袁治章研究員團隊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鋅溴液流電池關鍵技術,成功集成出30 kW級的鋅溴液流電池電堆。電堆面容量可達到140mAhcm-2,電堆實測放電電量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師在最新一期《小方法》雜志上刊發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款超輕太陽能電池,可快速方便地將任何表面變為電源。這款比人頭發絲還纖薄的太陽能電池黏附于一塊織物上,重量僅為傳統太陽能......
鈉電池,是鋰離子電池的完美替補?鈉離子電池具備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條件工作原理:與鋰離子電池相同:屬搖椅式二次電池,充電時鈉離子從正極脫嵌,通過電解質和隔膜后在負極嵌入,放電時則相反運動。鈉源:氫氧化鈉、......
科技日報北京12月6日電(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生產鋰離子電池陰極的新方法,生產出了新型無鈷高容量鋰離子陰極材料。這種方法有望使科學家們使用毒性更低材料,更快更高效地研制出更加物美價廉的鋰離子......
12月7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華南最大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中國石化茂名石化氫燃料電池供氫裝置近日成功產出合格的99.999%高純氫。該項目日產氫能力達6400公斤,每年可向社會供應......
記者5日從天津大學獲悉,天津大學吉科猛研究員團隊聯合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利用鈷磷合金,研發出僅用一步即可制成電池電極的電化學腐蝕制備技術。該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近年來,隨著......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在海口舉行,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在今天舉行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專業論壇上表示,中國空間站將為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提供在軌技術驗證。楊宏介紹,當前中國空間站已完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
依托現有核科技工業體系,凝聚核工程領域具有專業經驗和技術基礎的相關研究單位和企業,逐步搭建聚變能的技術開發體系和工業體系,集中力量開展核聚變工程和技術攻關,再經過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到2050年左......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政策研究論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陽能電池供應鏈或能讓太陽能更便宜。該研究顯示,與限制外部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廠商供應的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