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我是廣東人,我講的報告如果大家聽不清,可以隨時提問。”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22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報告廳里座無虛席。中科院院士、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獎獲得者曾慶存給200余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科普報告《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給學生們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與未來。
在報告中,曾慶存回顧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從氣象學發展到大氣科學的科技飛躍,暢談了數值天氣預報從孕育期(應用高度簡化的渦度方程)、青春期(應用原始方程的)到成年期(全球中期預報)的演變過程。時至今日,較準確的定量數值天氣預報能及時預測氣象災害,對于防災、減災、救災,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支持下,經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已經實現了多個登陸我國臺風的零死亡,極大地保護了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曾慶存介紹,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我國逐漸發展出短期氣候預測系統,并將最終建成研究和預估全球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的地球數值模擬裝置。
“科學的大道確實是不平坦的,只有勇敢、堅毅,才能永遠前進,攀上頂峰。”曾慶存鼓勵同學們認真學習,發揮中華民族刻苦鉆研、善于思考的優良精神,將來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學生們認真聽取了曾院士的報告后,紛紛踴躍提問,活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曾慶存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自己十分樂意為中小學生作科普報告,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引導同學們好學深思,為中國大氣科學人才梯隊積蓄力量。
曾慶存首創“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數值預報,并發展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理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衛星大氣紅外遙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層”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衛星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所采用,服務于實時天氣預警和短期天氣預報。他倡導并參與研制“國之重器”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為國家防災減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氣環境治理等重大問題提供科學支撐,推動地球系統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學科交叉和融合,促進我國地球系統科學整體向國際一流水平跨越。
據了解,自上世紀50年代起,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數值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已經有了質的提高。目前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也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7天的預測能力到了可進入實際業務預報的程度。世界氣象組織將數值天氣預報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展之一,《自然》雜志則盛贊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3月20日至22日,“科技引領振興·院士智匯遼寧”東北等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遼寧沈陽舉辦。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立林出席活動并講話。54位中國科學院......
3月17日至19日,華南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深圳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深圳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代金濤和3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出席了此次活動。活動由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
據溫州肯恩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14日上午,溫州肯恩大學召開2025年春季學期全體行政員工大會。校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北鉸主持會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剛部署2025年學校重點工作。校領導班子全......
全國政協委員、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喬紅院士在央視新聞節目中表示,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飛躍式的發展,和國際的先進水平距離顯著減少,近三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裝載量達到全球的二分之一以上。我......
斯坦福大學納米材料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崔屹教授的研究成果全球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根據scholarGPS的統計,崔屹教授的論文《ImprovingcyclabilityofLimetalbatte......
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杰出學者王中林院士,在過去五年中被公認為該領域的頭號學者。根據近日scholarGPS發布的榜單,王中林院士在材料與工程學科等多學科下的排名,近五年榜單終生榜單里均名列前茅。排名類......
2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姚穆同志于2025年2月19日8時22分在陜西西安因病逝世,享年95歲。訃告原文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
據武漢發布消息,2月6日上午,在武漢市“新春第一會”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獲得800萬元獎勵,并受聘為武漢科技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去年6月24日,2023年度......
1月22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兩院院士評選2024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江蘇省南京市揭曉。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評選2024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
“細節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的話,《科普法》的有關條文就可能淪為一紙空文”。12月25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正式施行。近日,在《科普法》施行即將“滿月”之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