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15日發布新聞公報稱,鑒于目前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受今年2月以來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風強勢、信風緩弱的影響,該海域海水溫度明顯上升。此外,氣象模型預測未來數月該海域溫度將穩步上升。
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升高被視為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重要信號,海水溫度超出平均溫度的時間越長,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也越大。
世界氣象組織說,自2012年第二季度以來,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海平面氣壓等多項指標顯示全球大致處于“厄爾尼諾中性”狀態(即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均未發生),預計這一狀態將持續至今年第二季度初期結束。
世界氣象組織總干事米歇爾·雅羅表示,過去15年中僅有2年被視為厄爾尼諾年;厄爾尼諾引發的自然變暖與人為變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全球平均氣溫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異常氣候現象,往往帶來干旱、洪水等災害。拉尼娜現象則與之相反,指這部分海水溫度異常降低。兩種現象都與全球氣候有密切聯系,可能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幾率增加。
據路透社報道,世界氣象組織8月31日預測,拉尼娜現象將至少持續到今年年底。當前,拉尼娜現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該預測意味著北半球將發生罕見的“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每兩到七......
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省附近海域27日發生6.5級地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網站消息,地震發生于雅加達時間9時36分(北京時間10時36分),震中位于馬魯......
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附近海域27日發生6.4級地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信息網消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新喀里多尼亞洛亞蒂群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證明了太平洋經向模態的強度及其對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影響將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持續增強。相關研究發表于《氣候雜志》(Jou......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是全球海洋—大氣耦合系統中最強的年際尺度變化信號,對熱帶區域和全球的海洋、天氣和氣候產生明顯影響。近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創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論,并......
“黃渤海海域作為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匯聚的半封閉內海,流域面積和自身面積的比值是我國四大海域里面最大的,也是我國諸多海域中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海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其大氣水循環過程對區域及全球氣候均有重要影響。降水再循環率是大氣水循環的關鍵指標,意為局地蒸發的水汽對降水的貢獻率,反映了該區域陸氣相互作用的強度。然而,前人對青藏高原降水......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王衛強團隊揭示北太平洋海溫異常對中部型厄爾尼諾(ElNino)振幅的調制作用及其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ofClimate上。......
《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Deeplearningformulti-yearENSOforecasts報道了一種可以提前一年半預測厄爾尼諾事件的深度學習方法,克服了該領域內長期存在的一項挑戰。用來預測厄爾......
2019年8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熱帶氣旋活動增強厄爾尼諾》(Tropicalcyclonesacttointensify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