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發電站仿真系統
記者從中科院電工所獲悉,在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的支持下,電工所太陽能熱發電實驗室歷時5年,于近日成功研制了世界首臺太陽能熱發電站仿真機。該仿真機可對太陽能熱發電站運行進行全過程仿真。
太陽能熱發電站仿真機由計算機和仿真軟件包組成,仿真軟件由STAR-90仿真平臺、電站運行操作員界面和模型軟件構成,其中模型軟件包括聚光場模型、吸熱器系統模型、儲能系統模型和常規電站模型。各模型之間通過質量、能量和信息流進行連接,形成全電站系統模型。此仿真系統以電工所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為背景,對定日鏡場、過熱吸熱器、多相儲熱器、輔助鍋爐、給水系統和工廠電氣和熱控等進行建模和仿真研究,實現了全流程多工況運行。此外,該系統還可加載拋物面槽式集熱模塊、空氣吸熱器模塊和各種儲熱模塊等,以構成槽式電站仿真機和太陽能Brayton循環系統仿真機。
太陽能熱發電站仿真機于2006年開始立項,歷經5年時間,先后完成了工質物性計算子程序庫、太陽能熱發電特有設備模型算法庫、專用軟件、設備模型圖元設計以及系統模型搭建等方面的工作。在太陽能到電的非穩態“光—熱—功”轉換過程研究中,如何建立數學物理模型和全場DCS是其中的難點和重點。國內外可借鑒的案例少,研究過程完全依靠我國科研人員的自主創新。該仿真系統的建立將有利于促進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商業化進程,在太陽能電站方案制定、工藝流程優化、施工圖設計以及電站操作員培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近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通知,經地方申報、專家評估和部門審核,確定將河北省圍場縣、山西省浮山縣、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吉林省蛟河市、江蘇省溧陽市、浙江省安吉縣、安徽省長豐縣、福建......
近日,國際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南開大學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僅用太陽光驅動的全天候自持續人體熱管理衣物。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儒軍、化學學院教授劉永勝組成的科研團......
為充分發揮標準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引領規范作用,持續完善標準體系,我們組織有關單位編制完成了《太陽能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2023版)》(征求意見稿)(見附件1)。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如有......
導語:在太陽能領域,一場革命正醞釀。鈣鈦礦技術的崛起引領著一系列對太陽能電池的全新探索,特別是其串聯結構的出現。這意味著不僅僅是硅,太陽能電池的未來可能由更為創新和高效的鈣鈦礦-硅串聯電池來主導。本文......
近日,四川省在高原醫學領域迎來了重大突破——依托四川大學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高原醫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這也是四川省首個省部級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標志著四川高原醫學研究邁上了新的臺階。高......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漂浮的太陽能裝置,可將受污染的水或海水轉化為清潔的氫燃料和飲用水。由于該裝置可與任何開放式水源協同工作,且無需外部電源,因此可用于資源有限或偏遠地區。光催化水分裂技術可將太陽光直接轉......
“選誰都可以,就是不要選方老師,他特別嚴!”每每想起學姐的話,以及自己的“偏不信邪”,柯維俊就暗暗慶幸。幸好10年前,他沒有聽學姐的話,義無反顧地報考了方老師的研究生,要不然他就錯過了一位嚴師、良師,......
太陽能熱化學氫(STCH)完全依靠可再生太陽能驅動氫氣生產,得到的是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綠氫”。但現有STCH的效率有限,只有約7%的入射陽光用于制造氫氣。據發表于16日出版的《太陽能》雜志上的一篇論......
完全依靠自然光,一平方米大小的蒸發器每天能從海水中收集多少淡水——答案是23升,可滿足十余名成年人一天飲用所需。記者25日從東北大學獲悉,該校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了“無鹽......
近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內蒙古大學主辦,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協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趙東元、趙進才、鄒志剛、楊金龍、孫立成,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