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洋資源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引人關注。日前,以“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基礎”為主題的東方科技論壇在滬舉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表示,只有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才能真正實現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
海洋和漁業專家認為,海洋生態既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類活動,特別是不合理、超強度的開發利用影響;同時,不當利用海洋環境空間也會導致海域污染和生態惡化。例如,對沿海濕地的圍墾必然改變海岸形態,降低海岸線曲折度,危及紅樹林等生物資源,造成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
“我國近海海洋生態環境承受的壓力是極大的。”潘德爐說,目前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壓力激增。全世界約3/4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線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帶,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發達的大都市連綿區、經濟密集地帶都分布在沿海區域。
近年來,陸源入海排污口普遍超標排放,超標排污口比率均大于50%,主要超標污染物多年來基本不變,依次為COD、懸浮物、氨氮和磷酸鹽。2012年監測的435個入海排污口污水排海總量約322億噸,污染物入海總量為214萬噸。
受海洋開發利用活動影響,我國自然岸線的比例縮減,人工岸線比例增加,重要海灣水域面積縮減。全國人工岸線的比例已達到58%,沿海省、市(自治區)中,上海、天津、江蘇的岸線人工化程度高,人工岸線比例分別達到100%、100%和97.64%,海南省自然岸線比例最高,為67.29%。
海岸帶是陸域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之間的緩沖帶,也是我國開發活動最為集中、經濟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帶。受岸線自然屬性的制約和圍填海、海岸帶地質災害及陸源排污、海岸侵蝕等影響,我國海岸帶生態系統十分脆弱。2009年,我國脆弱岸線總長度達14344公里,約占岸線總長度的80%,其中局部呈高脆弱性,杭州灣以北絕大部分岸段處于海岸帶高脆弱區和中脆弱區。
專家認為,我國近海海域污染嚴重,嚴重污染海域分布在我國遼河流域、海河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的入海河口海域,水域污染的主要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自2004年以來,連續6年的評價結果顯示:我國近岸海域的生態健康總體形勢是生態系統處于高風險、強壓力下的暫時穩定狀態,我國大亞灣、閩東沿岸等主要海灣生態系統均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導致海灣生態系統健康狀況較差的主要原因是水體氮磷比失衡,富營養化程度高,部分生物體重金屬和石油烴殘留水平偏高,圍填海壓力增大、棲息地環境受損加劇,漁業資源下降,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差,生物多樣性整體上呈中等或較差水平。
濱海濕地是我國近岸海洋生態健康維護的關鍵區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區域,也是海洋生物資源集中分布的區域,是漁業資源養護、陸源污染物降解、應對氣候變化和抵御自然災害的關鍵區域。
我國大陸沿岸珊瑚礁主要分布區——廣東徐聞和大亞灣珊瑚礁也出現了明顯的退化現象。
與會院士專家呼吁,我國應進一步加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技術儲備,加大海洋保護區網絡建設投入,逐步建立完善海洋生態監測與評價體系,從而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英國政府科學辦公室近日發布《未來海洋發展報告》,從經濟、環境、全球管理和海洋科學四個方面闡述了英國基本情況、優勢和應對未來海洋發展的思路。 &......
天津6月5日電,記者從天津大學招生辦了解到,2018年學校將新增三個本科專業,并推出一系列本科教育改革新舉措,轉出專業不設門檻。 2018年新增的三個本科......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深耕廣袤的藍色國土,我國正為實現海洋強國夢孜孜以求。海洋資源的利用也要尊重自然環境,與其承載能力相匹配,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張,土地需求劇......
記者從海南省教育廳獲悉,省部共建的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已正式通過科技部批準。實驗室將依托海南大學建設,服務于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和海南地方經濟發展。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海南高校首......
近年來,海洋資源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引人關注。日前,以“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基礎”為主題的東方科技論壇在滬舉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表示,只有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才能......
象山石浦是華東最大的魚糜生產基地一年產生2萬多噸水產品加工廢棄物,如今——魚糜“下腳料”變廢為寶成海鮮醬油當大家都抱怨時,有人卻從抱怨中發現了新的機會。毗鄰東海的象山石浦,魚糜生產量堪稱華東最大的生產......
在4月5日的眾議院預算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強調了能源供給多樣化及資源開發的重要性。他說:“二戰以前,(日本)近七成石油需要依賴美國,由于供給受限,日本開始了戰爭。……日本將在保有自有能源的同時,推......
蘇紀蘭“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在12月9日舉行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上,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譽所長蘇紀蘭說,海洋資源更需科學開發和生態保護。按照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的戰略......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陸上資源的日漸匱乏以及深海開發技術的不斷進展,各國紛紛將目光投向深海大洋,石油、可燃冰、錳結核、富鈷結殼、熱液硫化物、生物基因庫等等,人類向海洋進軍的腳步日漸深入,競爭也愈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