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分裂速度相當快,其基因組“質量”卻相當穩定——它們是怎么做到的?丹麥哥本哈根大學Hickson教授團隊與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沈華浩教授團隊通過合作,發現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期存在DNA復制行為,這是腫瘤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關鍵。12月2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兩校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
共同第一作者、浙大醫學院教授應頌敏說,正常細胞的分裂遵循經典的細胞分裂周期理論,在S期完成DNA復制。這好比工人扎扎實實工作8小時,產出的是質量過關的產品。但是,腫瘤細胞有另外一套機制。它在規定動作的S期快速進行DNA復制,本來8小時要干完的活,6小時就干完了,這樣勢必偷工減料,因此留下了很多DNA的損傷。這讓DNA變得很不穩定,比正常細胞更容易受傷。研究首次發現,有絲分裂期,癌細胞也存在DNA復制行為。應頌敏說:“我們還發現,有絲分裂階段的DNA復制,是腫瘤細胞特有的,這對維持腫瘤細胞基因的穩定性特別重要。”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劉英教授提出,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解決了該領域內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共同通訊作者之一、浙大醫學院沈華浩教授指出,近年來肺癌等惡性腫瘤發病率不斷升高,研究發現的腫瘤細胞特異性依賴的信號通路,為將來的腫瘤靶向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潛在治療靶點。如果能想辦法中止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階段的DNA復制,就能通過削弱腫瘤細胞DNA的穩定性來控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體積DNA顯微鏡的革命性成像技術。該技術可“從內到外”繪制生命3D圖,科學家通過標記和追蹤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構建出復雜的遺傳物質3D圖,進而提供前所未有的生物體內視......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曉團隊在NucleicAcids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CheckpointkinasesregulatethecircadianclockafterDNAdama......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一項開創性研究首次直接觀察到了DNA開始解旋的瞬間,揭示了使細胞能夠準確復制其遺傳物質的基本機制。這項研究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和深度學習技術,捕捉到解旋酶與DNA相互作用的精微細節......
上海科技大學常任副教授王皞鵬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許琛琦、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授達里奧·維尼亞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孔燕以及百濟神州沈志榮,首次闡明了免疫檢查點LAG3受......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獲悉,受我國古代活字印刷術啟發,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種經濟高效的DNA活字存儲方法,并成功研發出DNA活字噴墨打印機“畢昇一號”。......
——本文轉載自“理財周刊——財事匯”近日,華大智造(688114.SH)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10億元,同比增長10.2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5.......
在大數據時代,全球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海量數據是AI解鎖大模型的鑰匙。當前,硬盤、磁帶、U盤等硅基存儲介質存在壽命短、能耗高、占用空間大等問題,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存儲需求。DNA作為天然的數據信息......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