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工信部聯科〔2024〕11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強要化現有創新和服務平臺中試功能,加強技術研發轉化,開放試驗能力、試驗場地和研究成果。目前,國家有關部門、部分地方政府支持建設了一批技術創新類、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類創新平臺基地,服務于研究和試驗發展的機構728家。
此外,還提出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中試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重點產業鏈中試能力基本全覆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中試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試平臺5個以上,中試發展生態進一步優化,一批自主研發的中試軟硬件產品投入使用,中試對制造業支撐保障作用明顯增強。到2027年,我國制造業中試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先進中試能力加快形成,優質高效的中試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試發展生態更加健全,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實施意見》,現解讀如下:
一、《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重要部署。中試是把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制造業中試是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是促進技術迭代、工藝改進和產品創新的重要方式,核心是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中試持續推進,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2022年,17.56萬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研究與試驗活動,規上工業企業試驗經費支出1.87萬億元,占全國試驗經費支出的73.92%,一批自主創新技術和科研成果加快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然而,當前規上工業企業中僅有37.3%開展了研究與試驗活動,仍有大量中小企業不夠重視中試驗證,尚未建設中試能力。已建立的制造業平臺也不同程度存在職能定位散、服務水平低、發揮作用弱等問題,難以有效滿足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強調,針對性布局一批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
因此,在分析對比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現有制造業中試平臺的好做法、好機制、好經驗,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制定了《實施意見》,旨在建設現代化中試能力,完善中試服務平臺體系,加快中試軟硬件產業發展,優化中試發展生態,為加快實現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實施意見》為什么提出推進中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當今時代,世界經濟正在向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出特征。國際上擁有深厚工業底蘊和先進數字能力的企業,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紛紛運用中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模式,有效縮短研發周期、豐富試驗項目、降低試驗成本。
我國數字技術進入加速創新的爆發期。數字技術正加速向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滲透、深度融合,推動發展方式、產業模式、企業形態的深刻變革,有力支撐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通信網絡,算力總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8.3%,在研發環節體現較強的數字化能力。中試是連接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之間的橋梁,推進中試數字化,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不僅能夠加快企業試驗數據共享、開放、應用步伐,釋放數據中蘊藏的巨大價值,還有利于發展數字孿生、虛擬仿真實驗等新模式,提升研發效率,實現無實物樣機生產,為制造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網絡化為中試發展提供更多動力源泉。隨著5G、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加快交叉融合、迭代創新,網絡連接正從人人互聯、萬物互聯邁向泛在連接。中試環節集成了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件等工業基礎能力,涉及資金、設備、數據、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具備網絡化協同的基礎特征。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廣泛普及,工業互聯網平臺覆蓋85%以上工業大類,企業利用業務上云來提升質量、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初顯,推進中試網絡化,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各類資源要素的網絡化泛在互聯、服務化彈性供給、平臺化高效分配,有利于提升研發創新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提高中試資源利用效率,推動中試云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人工智能向工業各領域加速滲透應用。當前,人工智能等顛覆性前沿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圍繞“數據+算力+算法”的技術集成創新持續加快,成為企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動力。我國具有工業體系完整、產業規模龐大、數據場景豐富等綜合優勢,全國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創造了大量應用場景。推進中試智能化,推動機器視覺、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中試環節的應用,有利于通過全面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實現自動化、高精度和跨場景的工業缺陷識別,優化工藝過程,提升試驗效率,積累技術能力,形成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中試發展的獨特優勢。
三、《實施意見》對制造業中試平臺建設模式上有哪些考慮?
中試是研發到生產的必由之路,通過中試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方案、提升質量,大幅提高成果產業化成功率。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發新產品項目109.39萬個,連續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產品推陳出新迫切需要通過中試驗證解決產品可不可產、好不好用等問題。《實施意見》提出了多種平臺建設模式,也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探索新的建設方式和運作機制。
一是龍頭企業建設產業鏈中試平臺。按照國際經驗,龍頭企業往往與其供應商圍繞產品開展協同設計和試驗。當前,隨著需求向智能化、個性化、綠色化升級,制造業產品正朝著復雜化、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面臨愈發復雜的服役環境、趨于極端的運行工況,龍頭企業具備豐富的資源和應用場景經驗,能夠把握產品整體功能性能和質量指標要求,也具備調動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實施改進的能力。《實施意見》提出,支持龍頭企業提供應用場景和試驗環境,搭建自主產品中試平臺,帶動產品研發設計和驗證試驗,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中試技術規則和標準,著力解決中試共性問題。
二是布局建設中試公共服務機構。中試平臺建設需場地設施、軟硬件、技術和人才等支撐,耗費巨大。龍頭企業建設的中試平臺開放性不足,中小企業往往建不起、用不上,需要尋求公共服務解決中試問題。國際上,已經涌現出一批場地設施完善,儀器設備先進、試驗人員專業的公共服務機構和實驗室,提供高水平、全鏈條公共服務。《實施意見》提出,建設綜合性中試公共服務機構,提供跨行業、跨領域的高水平中試服務,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建設專業化中試公共服務機構,完善特殊應用場景下的試驗能力和極端環境試驗能力,有效滿足行業發展及特殊應用場景需求。
三是強化現有創新和服務平臺中試功能。目前,國家有關部門、部分地方政府支持建設了一批技術創新類、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類創新平臺基地,服務于研究和試驗發展的機構728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礎。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為進一步促進中試能力建設,《實施意見》提出強化現有創新和服務平臺中試功能,加強技術研發轉化,開放試驗能力、試驗場地和研究成果。為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中試服務網絡新機制,還提出支持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中試基礎能力扎實的地方,打造輻射范圍大、轉化能力強、發展機制好的中試中心。
四、《實施意見》如何健全完善中試發展產業生態?
成熟完善的產業生態是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實施意見》從多個方面提出健全完善產業生態的舉措。
一是突破關鍵技術產品。加快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極端復雜環境試驗、可靠性仿真分析、數字孿生等中試關鍵技術和計量、標準、試驗檢測、分析評價等基礎共性技術。突破軟硬件產品,推動中試軟硬件補短板、鍛長板,解決堵點卡點斷點問題,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二是發展壯大市場主體。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能力的儀器儀表、計量標準裝置、試驗檢測設備、設計仿真軟件等領域龍頭企業。不斷增強中試軟硬件產品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優質自主產品在建設中試線過程中先行先試,提升中試線系統集成能力。
三是夯實發展基礎能力。強化標準支撐引領,建立健全中試標準體系并發布一批關鍵標準。加強計量服務保障,建立一批中試發展急需的高準確度、高穩定性計量標準裝置和計量標準物質庫。打造專業人才隊伍,培養懂產品、懂制造、懂試驗、懂設備、懂安全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和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師。
五、《實施意見》印發實施后,如何抓好貫徹落實?
《實施意見》的落地見效,需要各地方、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發揮各自優勢,互促互補、形成合力。
一是強化統籌協作。各地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等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將各項任務明確分工、分解到位,調動各方面力量抓好落實。積極發揮企業、行業組織、專業機構等單位促進中試創新發展的主動性創造性。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地方結合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扶持制造業中試發展政策,做好中試政策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政策的銜接和協同。加強中試服務平臺效能評估,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政策支持、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切實加大中試政策宣傳貫徹力度,統籌用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營造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對引領帶動作用凸顯的中試平臺、中試示范線、解決方案和典型案例等標桿示范,加大推介力度。
2月22日,勞力士公布2023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AwardsforEnterprise)的五位得主獲得者名單,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的研究員劉少創憑借“運用創新技術拯救瀕臨滅絕的野......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以下簡稱新星計劃)是1993年經市政府批準設立,以培養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骨干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計劃。30年來,已選拔培養30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
近日,山西發改委官網發布消息,為推動《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實施,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2月18日,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聯合出臺《山西省氫能產業鏈2024年行動方案......
2月19日,在2024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海淀區支持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創新平臺15條”)正式發布,各項支持措施的申報指南將于一季度陸續發布。政策實施后,海淀區每年......
化身守門員在工人體育場對抗頂級“球星”,跨越千年向“蘇軾”求助解人生疑惑,主播一聲令下不同款汽車“秒進”直播間……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讓城市一個個角落成了元宇宙,虛實之間催生海量數字人。北京......
2023年以來,北京市陸續出臺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通用人工智能若干措施等政策,建立并穩步推進市級人工智能專班工作機制,統籌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集聚,構建完整產業鏈條。人才資源國內領先在頂尖人才方......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對2023年度12月份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進行公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關單位: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企業〔2022〕63號)、......
日前,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目將實現全生物體尺度成像模態融合,補齊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的功能短板和最后一塊“拼圖”,計劃2026年驗收投入運行......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科技部始終注重把代表委員的關注關切、真知灼見充分吸納、深度融入到具體工作中,轉化為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招硬招。全球運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在我國山......
用好科技新政助推器,跑出研發投入加速度。寧波市科技局召開規上企業研發后補助政策部署會。為深入貫徹落實《寧波市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若干政策(2023版)》,推動科技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