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騰訊集團發展研究辦公室協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20日在京揭曉。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高鴻鈞、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陳建峰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分別宣讀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國科學報社社長趙彥介紹了評選情況,騰訊集團副總裁陳發奮代表協辦方致辭。
兩院院士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分別是: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科學研究啟動;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北斗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完成;深潛再傳捷報,我國無人潛水器和載人潛水器均取得新突破;我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鉆采深海可燃冰;科學家找到小麥“癌癥”克星;科學家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科學家重現地球3億多年生物多樣性變化歷史;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建成;科學家攻克20余年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機器學習模擬上億原子:中美團隊獲2020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
兩院院士評選的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分別是:科學界完成迄今最全面癌癥基因組分析;人造葉綠體研制成功;人工智能首次成功解析蛋白質結構;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變為甲烷;腦—機接口技術助癱瘓男子重獲觸覺;科研人員繪出迄今最大三維宇宙結構圖;美研究人員在超高壓下實現室溫超導;“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體試驗;引力波探測器發現迄今最強黑洞合并事件;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分辨率障礙。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秦緒文,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農學院院長孔令讓,中核集團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負責人劉永分別做特邀科普報告。
新聞發布會由中國科學報社編委李占軍主持。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7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動態,對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
今日,教育部舉辦“教育這十年”“1+1”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科技創新改革發展的有關成效。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十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平臺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851.shtm2022年1月7日,在“七一勛章”獲得者、兩院院士陸元九10......
中新財經6月17日電17日上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杰明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21年底,中央企業擁有研發人員107萬人,比2012年底增長53%,擁有兩院院士2......
中新財經6月5日電(劉文文)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在京舉行了2021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發布會。當天,聯合體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
中新財經6月5日電(劉文文)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在京舉行了2021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發布會。當天,聯合體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
日前,由教育部科技委組織評選的202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團隊完成的“高效穩定鈣鈦礦光伏器件研究”入選。“以光伏為代表的可......
12月21日,美國物理學會Physics網站公布2021年國際物理學領域十項重大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陸朝陽等完成的“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優越性實驗與美國宇航局“帕克”太......
2021年已經步入尾聲,過去的一年是科技界屢創新高、收獲滿倉的一年。這一年,恰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我國科技界更是取得多項重要突破。量子計算獲得重大進展,使我國成為唯一在兩個物理體系中實現量子計算優越......
《科學》網站公布了2021年年度科學突破評選結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科學界有哪些重大發現。1.人工智能預測蛋白質結構今年7月,世界知名人工智能團隊深度思維宣布,它利用AI智能軟件程序——阿爾法折疊預......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深圳灣實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