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社會緊密相連,科學家不應該只專注于自己的研究和發現,應時刻謹記服務大眾、普及科學、造福人類的責任。”近日,兩院院士路甬祥在做客中國計量學院“嘉量講壇”時如是說。
當天,路甬祥作了題為《科學大師們的啟示》的主題報告,以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爾,原子核物理之父、實驗物理學家盧瑟福,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的核物理學家海森伯格,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等4位科學大師的科研之路為例,總結了大師的成功經驗和給人們的啟示。
“大師走上科學道路是出于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而不是出于追逐名譽和地位的欲望。”在路甬祥看來,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淡泊名利、不怕失敗、執著探索,是走上科學道路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他同時指出,自信心、質疑精神、科學想象力和洞察力是取得非凡成就不可或缺的要素,實驗始終是自然科學發展的根本源泉,交流、爭議與合作是創新思想的沃土和探究科學真諦的途徑,重大科學成就獲得公認必須經受同行、實踐和時間的檢驗。
路甬祥說,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的成功都得益于歐洲良好的科學教育和文化傳統,這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啟示。
“科學創新本質上是思想觀念的創新和突破。”因此,路甬祥認為,要注重培養青年人不受傳統觀念束縛的精神,使他們提升自主創新自信心,不滿足于學習、模仿和跟蹤,敢于質疑和挑戰傳統理論,敢于提出新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敢于開拓新的前沿領域。
“科學創新尤其是當代科技創新,更需要交流、爭議、合作以及多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只要不迷信、不盲從,善于思考、勇于創新、求真唯實、嚴謹踏實,青年人是可以作出重大貢獻的。”路甬祥說。
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路甬祥指出,20世紀以來,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發展面臨著糧食安全、核擴散、生物安全、新生流行病、生態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自然和人為災害等威脅。
對此,路甬祥表示,科學家不僅要恪守科學普遍性、公有性、無利益性、理性質疑、獨創性、尊重事實、不弄虛作假、尊重他人創造和知識產權等原則,還應遵守人道主義原則以及動物保護和生態保護原則,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人的公平權利。
“科學家有責任去思考、預測、評估他們研究所生產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應用可能造成的社會和生態后果。”路甬祥說。
美國東北大學植物與人類界面研究所所長翁經科。2024浦江創新論壇相關活動、MeetTR35Summit2024 科技青年論壇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
9月14日,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啟動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京舉行,這標志著我國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啟動建設。據悉,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
為加強水稻科技國家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并凝聚全國水稻科技創新活力,9月8日至10日,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辦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
9月5日,湖南大學舉行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深情寄語2024級新同學勤學創新,志存高遠,為中國式現代化練就過硬本領,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經世致用領軍人才,讓世界見證更多中國精彩。開學典......
9月9日,以“AI匯湘江·數智驅未來”為主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項目簽約儀式。主辦方供圖峰會聚焦在“AI+”時代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為湖南數字產業發展勾畫新藍圖,圍......
9月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趙中偉,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分別走進長沙市三所中小學校園,新學期以“科學”為主題為同學們上好開學第一課,近距離讓同學們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技報國的志......
文|朱丹早起梳洗,還要涂防曬霜,真是麻煩呢。沖杯咖啡吧,讓我的一天來點精神,可是我的咖啡還新鮮嗎?算了,來杯紅茶,加點牛奶吧,澀味變淡了許多。早餐后出門打算做個頭發,可我不喜歡理發店里彌漫的燙發的味道......
今年,各大學部的學科評審剛剛落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簡稱國自然)的結果即將揭曉。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這毫無疑問是緊張又充滿期待的時刻。今年的總預算增加了21.4億元,這個消息無疑讓不少申請者精神為之振奮......
文|郭傳杰(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8月17日晚,伴著淅淅瀝瀝的秋雨,“光召走了!”這噩耗在熟悉光召先生的人群中迅速傳播。非常靜悄,就像怕驚擾了先生的安睡;又如驚雷,轟響在許許多多人的心頭。周光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