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9-19 13:42 原文鏈接: 嚴東生:90歲還站在科學高峰上

      嚴東生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七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副院長,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原會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名譽所長。

      嚴東生先生走了。他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9月18日5時56分,享年98歲。

      身邊的人難以相信他已經走了。就在去世前幾天,他還在用英文開玩笑,思維敏捷的他叮囑家人如果病危不做任何創傷性治療。

      嚴先生仿佛沒有走。他足下的科學印記后人清晰可見,他胸中的科技宏圖已然成了現實,他身上的人格魅力正被口口相傳。

      60歲開始最好科研時光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們觀測到“類似‘上帝粒子’特性的一顆新粒子”。探測器上的鎢酸鉛閃爍晶體是嚴先生帶領團隊研制的,正是這種晶體,捕捉到了“上帝粒子”的蹤跡。

      早在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就找到了嚴先生。當時,丁肇中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主持建造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中的L3探測器,準備采用新型鍺酸鉍(BGO)閃爍晶體做探測器中的電磁量能器。然而丁肇中的要求非常“苛刻”,BGO晶體必須長達30厘米,此前從未有人實現。與此同時,美、法、日的科研機構也參與競爭。

      當時,嚴先生領導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在閃爍晶體領域已有一定積累。他立即組織團隊攻關,最終拿下了12000根BGO晶體的供應合同。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對各國的BGO產品進行評比,上海硅酸鹽所的產品得到唯一的一個滿分。因此,當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決定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玻色子,需要數以萬計新型鎢酸鉛(PWO)閃爍晶體來制造核心部件時,自然第一個想到嚴先生。2003年底,雙方正式合作,這一回條件更加“苛刻”,在4年多時間里就要拿出全部晶體。嚴先生沒有“討價還價”,再次掛帥。已經85歲高齡的他,不僅可以脫口而出一連串PWO晶體的性能測試數據,還親自到位于江蘇昆山的原料生產車間查看晶體質量。沒有拖延一天工期,2008年3月,上海硅酸鹽所成功交付了約5000根高質量的大尺寸PWO閃爍晶體,那一年嚴先生已是90歲高齡。

      在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嚴先生始終保持著創新精神,當他50歲首創了新型陶瓷基復合材料時,沒有人想到他會在90歲時站在更高的科學高峰上。嚴先生曾經說過,他最好的科研時光是從60歲開始的,直到90歲。

      展現“科學外交家”風范

      嚴先生曾參與1956年我國第一個科學技術長遠發展規劃的制定,為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擬定了方向。當時制定規劃的科研人員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年僅38歲的嚴東生也在受邀之列。

      1978年6月,嚴先生開始擔任上海硅酸鹽所所長。他前瞻性地部署了所里的五大研究方向,直到今天該所依然保持這個架構。

      上世紀80年代,嚴先生擔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他花兩三年時間跑遍了全國各省市的15個中科院化學學科研究所。每到一個所,都要住上五六天,一個個實驗室去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況。在院黨組領導下,他主持制定了中科院第一個科技體制改革方案,啟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引擎。他主持或參與幾項重點工作,如創建開放研究所和開放實驗室,破除部門所有制,把科研設施供科學家共同使用,接受流動研究人員,打破近親繁殖。在他的倡導下,一個以上海硅酸鹽所為依托,面向全國的中科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開放實驗室于1988年成立。再如建立博士后制度試點,中科院的博士后出站后,半數以上留在了設站單位工作,補充了一批有潛力的青年人才。

      嚴先生還展現了“科學外交家”的風范,推動中科院與國外眾多知名科學團體建立了合作關系,使一大批中國的年輕科研人員走出國門去發達國家深造。

      畢生堅持“科學救國”夢

      “嚴先生領導了那么多項目,但在獲獎名單里他的名字要么不出現,要么就放在了最后。”上海硅酸鹽所研究員施劍林說,先生一直淡泊名利,甘為人梯。

      研究員陳航榕至今都保留著嚴先生10多年來寫給她的工作信件和便箋紙,上面都是嚴先生提出的一些學術建議。她到上海硅酸鹽所讀博士研究生時,嚴先生已經80歲了,但他基本上每周都把學生叫到他的辦公室,了解實驗進展。他對學生的論文審閱非常嚴謹,甚至參考文獻的標點符號,都會一一改正。他自費訂閱了許多國際頂級學術期刊電子版,經常細致地做好讀書筆記,再拿給學生看。

      “嚴先生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大科學家。”上海硅酸鹽所副所長楊建華說,兩年前,嚴先生的夫人在醫院里住了3個多月,他每天下午都去醫院陪她說話,一直到晚上被醫院“勸”回家。嚴先生和夫人感情非常好,兩人經常手攙著手,一起散步一起聽音樂。其實,自夫人兩年前去世后,嚴先生就狀態不怎么好,沒什么胃口。

      時間回溯到1935年,嚴先生中學畢業,他的家人希望他報考稅務學校,可以捧個“金飯碗”,但他的第一志愿卻填了清華大學化學系,因為積貧積弱的祖國催生了他的夢想,那就是“科學救國”。他做到了。

    相關文章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學家“逆行”守護實驗室

    面對疫情挑戰,中科院上海分院許多科技工作者背上行囊,住進實驗室,既有年近六旬的老將,也有90后、00后新兵。特殊時期,上海科學家全力保障重大科技任務攻關不停步、重大科技設施運行不停歇、重要支撐平臺維護......

    研究揭示硅酸鹽影響土壤中鐵礦物的生成

    水性亞鐵(二價鐵)和次生氫氧化鐵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了缺氧土壤和沉積物中的礦物重結晶或轉化過程,然而硅酸鹽在鐵礦物重結晶和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和路徑尚不清楚。近日,瑞士蘇黎世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在最新研究中......

    上海硅酸鹽所氟基電池研究獲進展

    開發高能量密度電池是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長續航和大規模儲能體系的長期追求目標。鋰金屬氟基電池能夠通過多電子轉移和高電位的轉換反應,具備實現高能量密度儲能的潛質(理論上接近1000Wh/kg和1800W......

    地質流體演化新機制或有助巖漿熱液礦床形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倪懷瑋教授課題組在超臨界地質流體演化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國際地球化學知名學術期刊《地球化學論點通信》。地球內部流體就像......

    地質流體演化新機制或有助巖漿熱液礦床形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倪懷瑋教授課題組在超臨界地質流體演化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國際地球化學知名學術期刊《地球化學論點通信》。地球內部流體就像......

    上海硅酸鹽所等在高溫電解水蒸氣制氫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溫兆銀帶領的團隊面向高溫電解水蒸氣制氫的應用方向,在高溫質子導體材料的基礎研究和電解水蒸氣制氫系統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制的管式高溫電解堆連續運行超過1萬小時......

    福建物構所鍺(硅)酸鹽倍頻晶體設計與合成獲進展

    金屬鍺酸鹽通常作為閃爍晶體(BGO)和毫米器件被報道。將Ge、Si引入到硼酸鹽中,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硼鍺、硼硅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人員發現很多含孤對電子(Pb2+、Bi3+等)的非心鍺......

    地質地球所發現一種示蹤“隱藏”古風化殼的新方法

    在全球碳循環的研究中,硅酸鹽化學風化被認為是大氣CO2的一個重要匯。其中,玄武巖的分布面積盡管只有全球陸地表面積的5%,但其風化作用消耗的CO2占所有硅酸鹽風化作用消耗的1/3。大規模快速化學風化對氣......

    中國科學家首獲國際玻璃界“奧斯卡大獎”

    中國科學家彭壽率領他的團隊最新研發的世界最薄玻璃,厚度僅有0.12毫米北京10月19日,世界最薄玻璃僅有0.12毫米,厚度相當于一張A4打印紙,這是中國科學家彭壽率領團隊最新研發的科技成果。日前彭壽在......

    紀念嚴東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舉行

    今年是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嚴東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嚴東生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昨天在滬舉行。座談會上,嚴東生家屬向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嚴東生助學獎學基金捐贈80萬元人民幣和8200美元。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