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9-03 16:30 原文鏈接: 中關村科學城啟動首批建設項目

      9月2日,中關村科學城首批啟動建設項目簽約掛牌大會在北京科技大學禮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劉淇,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教育部副部長陳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以及北大、清華、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單位的領導出席大會。大會由北京市委常委趙鳳桐主持。

      中關村科學城是指中關村大街、知春路和學院路周邊區域,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核心,是我國科技智力資源最為密集、科技條件最為雄厚、科研成果最為豐富的區域。該區域匯集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批重點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中央轉制院所等一批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中心上百家,航天科技、聯想集團等6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兩院院士523名,約占全國的36%。區域內眾多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承擔了涉及“核高基”、大規模集成電路、新一代移動通訊、“大型飛機”等大部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核心任務,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形成了豐富的科技創新成果。為加快中關村科學城發展,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北京市人民政府將與中關村科學城內的高校院所開展共建,支持大學、科研院所和中央企業在區域內的發展,建設一批面向市場需求、產學研用結合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央企的研發和總部基地、高端產業園。

      會上,劉淇、郭金龍、陳希、丁仲禮共同為中關村科學城首批建設項目揭牌;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分別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簽署了11項共建協議。

      中科院有關領導表示,中科院將積極支持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根據院市雙方簽署的《北京市人民政府 中國科學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轉化的戰略合作協議》,北京市將重點推動中科院的10個項目產業化,這些項目包括超級云計算中心項目、大型復雜激光器產業化項目、民用核技術產業化項目等。

      中科院的這些項目將極大地推動中關村科學城服務于中關村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例如雙方共同推動的超級云計算中心項目,該項目將基于中科院和北京已有的各種計算資源,共同建設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提供不低于萬萬億次的計算能力、相應的存儲能力及豐富的應用軟件資源,將助力北京信息化支撐平臺建設,成為中國北方乃至國家級的超級云計算中心。

      北京市委副書記王安順介紹,中關村科學城匯集的科研資源、產業組織,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載體和骨干力量,是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的核心平臺,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北京市決定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就是要著眼于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戰略目標,落實“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任務,按照“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以信息網絡、生命科學、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技術領域為切入點,堅持需求拉動創新,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和替代進口的創新發展模式,以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重要抓手,通過資源優化整合、體制機制創新、城市規劃管理創新,整合人才、信息、技術、裝備、空間等資源,進一步激發創新資源活力,形成高校、院所、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社會組織及政府“六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局面。

      據了解,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將積極服務于國家戰略,開展教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不斷引領技術創新和產業組織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創新源頭作用,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著力研發和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首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到2015年,中關村科學城技工貿總收入規模將超過萬億元,形成創新創業高端人才高度聚集、引領世界前沿技術、充滿創新活力的區域,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強大引擎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新地標。

      

    劉淇、郭金龍、陳希、丁仲禮為首批啟動項目揭牌

    相關文章

    你的下一部手機也許在“云端”

    如今,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正逐漸改變著普通民眾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在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這個頗具意義的節點,中國移動將云手機作為5G算力終端產品的標志性應用推向大眾市場。隨著我國三......

    智能科技,改變生產生活

    以“智行天下能動未來”為主題的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于5月18日—21日在天津舉辦。大會智能科技展設置了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10個主題展示區和5G、智能網聯車2個智能體驗區,展示了智慧病房系統、智......

    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漢中舉行

    5月6日—7日,由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地理與土地工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陜西理工大學、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省漢中市舉行。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的......

    8部門聯合發文,旨在推進IPv6協議演進

    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旨在充分發揮IPv6協議潛力和技術優勢,更好滿足5G、云網融合、工......

    加強人工智能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協同發展

    “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交通、旅游等實體經濟重要領域深度融合。”4月20日下午,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答問時表示,將用好融合應用這把金鑰匙,開......

    Nature|云計算助力發現新型病毒

    病毒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AIDS、埃博拉、SARS、新冠病毒等。據估計,能夠造成人群傳染病的病毒有3x105之多,然而可惜的是人們只認識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因此,在......

    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飛躍

    輕點鼠標,車間里的重型設備自動開啟;打開手機APP,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數據一目了然;實時呈現的大屏幕上,工廠每個角落盡收眼底……當傳統工廠遇到數字技術,這些曾經在科幻片中出現的“未來工廠”場景變成現實。......

    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加速產業化

    日前,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循環流化床煤氣化(CGAS)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亮相2021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備受關注。記者獲悉,該項目源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

    青海生態環境價值評估及大生態產業發展綜合研究

    “青海生態環境價值評估及大生態產業發展綜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性成果2月28日,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青海師范大學等單位承擔的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青海生態環境價值評估及大生態產業發展綜合研究”進行了......

    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免費為防疫科研提供計算資源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奮戰在一線的不僅有醫護人員,還有專注于病毒防治的研究人員。為助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特提供超算資源,保障科研工作者進行基因測序、疫苗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