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王宇
衛生部禽流感防治專家組副組長孫鐵英女士(左)接受記者采訪
2009年1月,中國報告和確診了8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在世界范圍內,截止到目前,已有兩百多人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兩會”年度例會上,人禽流感也成為許多與會代表和委員關注的話題。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全國政協委員王宇表示,目前,中國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人禽流感防控體系,密切關注人禽流感疫情的發展,一般人感染人禽流感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北京的一家超市里,記者碰到了前來購買禽肉制品的蘇大媽,當說到禽流感話題的時候,蘇大媽說,以前她也覺得害怕,不敢吃雞鴨了,現在了解了禽流感的一些常識,知道高溫加工過的禽類沒有攜帶病毒的可能,心里踏實多了:“我現在也經常吃雞肉,感覺很放心,因為我來這買肉的時候,經常看見管理人員過來抽查。現在感覺我們國家在檢驗方面的把關還是很嚴格的。要是發現有禽流感之類的,馬上就有相關的報道,而且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2003年的SARS,不僅給中國,也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的恐慌。正因為如此,當同年出現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時,所有人的心重新提到了嗓子眼:難道SARS又回來了?一時間,人們不敢吃雞鴨肉,害怕看到飛禽,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感染上了這種病毒。前不久,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禽流感防治專家組副組長孫鐵英女士在《中國政協》雜志上發表了題為《禽流感可怕》的文章。提及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孫鐵英說:“主要是關注人禽流感會不會引起大的流行、會不會引起象03年SARS那樣的恐慌。”
孫鐵英女士從2003年開始關注人禽流感疫情的發展,也一直致力于人禽流感相關領域的研究。在她看來,用“可怕”來形容人禽流感并不過分。她說:“人一旦得了禽流感,死亡率就很高。一個是我們不認識(禽流感的癥狀),發現得比較晚;第二它一發病就很兇猛,很快轉為肺炎,然后呼吸衰竭。”
人禽流感如此可怕,為什么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在中國大規模流行呢?據同樣關注禽流感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介紹,這主要和人禽流感病毒的特性以及中國采取的防控措施有關。
據王宇介紹,出現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主要是因為與病禽的密切接觸。到目前為止,禽流感并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即使是病禽,一旦被煮熟,病毒也隨之被殺死,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所以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可能性并不大。
雖然人禽流感并沒有在中國大規模爆發,但因為其高致死率,仍然不容忽視。2003年SARS過后,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并提交了關于建立全國衛生防控體系的議案和提案,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從2004年開始,中國就建立了相關的監測網絡,密切關注包括人禽流感在內的各種疫情的發展。王宇委員介紹說:“我們在2004年以后建立起了覆蓋全國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網絡,這個網絡已經覆蓋了82%的鄉鎮衛生院和100%縣級醫療衛生單位,包括縣醫院和疾控機構。他們可以通過計算機,通過互聯網,向國家疾控中心報告可能的禽流感疑似病例。這是非常便捷的。”
他接著解釋,收到人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報告,公共衛生人員、專業人員就會及時地采集標本,進行監測分析確定。在中國這么一個跨度大、人口多的國家,能夠在最快時間捕捉到疑似感染病例,這不能不說是監測網絡取得的巨大成功。王宇說:“因為我們發現得早,反應快,而且操作方式也符合專業要求,這項工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也得到國際上同行、專家的高度贊揚。”
對于人禽流感,除了做好疑似病例的監測工作,“防患于未然”更是第一位的。王宇委員告訴我們,目前關于禽流感的預防知識已經普及到百姓之中。他說:“一般人的預防是這樣,首先明確的一點,不論是在鄉村還是在城市,要避免接觸死禽和病禽。第二就是避免兒童和禽類接觸。第三就是在城市,逐步停止在農貿市場銷售活禽。”
此外,中國還不斷加大對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工作。王宇談起了相關的情況:“我們中國疾控中心已經研發出第一代人禽流感疫苗,目前已經全部完成了臨床試驗,開始生產、進行儲備。我們同時也在加強對不斷發生變異病毒的研究。中國大陸主要的一個病毒類型的基因改造很快將進入到臨床試驗階段。這項工作做完了,中國將成為唯一一個能夠完成人禽流感病毒的分離、鑒定和改造,以及疫苗研發和貯備的國家。這是全球都希望建立的一個體系。”
在做好本國人禽流感防控和疫苗研制的同時,中國也不斷加強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在禽流感防控領域的合作,并把自己在這個領域經驗和研究成果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分享,王宇說:“我們和東南亞國家建立了相應的溝通機制,包括泰國、越南和中國香港都建立了相應的溝通機制,可以不定期的召開技術交流會,在疫苗研發、快速診斷制劑和臨床救助方面進行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