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4-21 10:48 原文鏈接: 中國人腎透明細胞癌蛋白質基因圖譜繪制成功

    中國是腎癌大國,其中40%的腎癌患者在初診或隨訪過程中出現轉移,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其中,遺傳異質性高、缺乏精準有效治療靶點是腎癌治療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葉定偉團隊攜手復旦表型研究院教授丁琛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教授趙健元團隊,成功繪制出中國人腎透明細胞癌蛋白質基因圖譜,并根據蛋白質組表達譜進行分子分型,為透明腎癌的精準治療提供新的干預靶點和理論依據。4月19日,該項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

     

    323.jpg

    分子特征是精準治療關鍵

    相關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有73000余例患者被確診為腎癌,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腎癌發病第一大國。盡管靶向或免疫治療已提高晚期腎癌治療療效,然而,不同患者個體對治療的反應大相徑庭。

    “究其原因,腎癌是一種高度遺傳異質性的惡性腫瘤,這些攜帶不同遺傳表型和基因突變譜的腫瘤細胞的生物學行為以及對治療的敏感性不盡相同。” 葉定偉告訴《中國科學報》,“因此,研究腎癌的分子特征并進行分子分型、獲取更多精準治療靶點,是提高腎癌治療療效、實現腎癌精準治療的關鍵。”

    早在2019年,美國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聯盟(CPTAC)公布了103例透明細胞腎癌患者的蛋白質基因組學特征,為歐美國家的腎癌精準治療提供了依據。

    葉定偉介紹說:“由于研究人群集中在西方腎癌患者,在治療方式、藥物使用上同國內的患者存在差距,該研究并不能滿足國人腎癌臨床和基礎研究中的迫切需求。”

    為破解這一難題,葉定偉團隊和丁琛教、趙健元團隊合作,對232例中國人群腎透明細胞癌進行蛋白質基因組學測序分析,并結合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數據進行分析。

    發現中美人群顯著差異

    研究中,聯合團隊首次通過大樣本隊列描繪了中國透明細胞腎癌的蛋白基因圖譜。結果發現,突變率最高的基因是VHL(64.3%),其次是PBRM1(24.5%)、BAP1(10.7%)和SETD2(8.9%)。

    “中國人群腎癌關鍵致病基因的突變頻率與歐美人群存在顯著差異。” 葉定偉說,“VHL和SETD2的突變率在歐洲隊列中最高,PBRM1和MTOR的突變率在TCGA隊列中最高,PBRM1和SETD2的突變率在本研究隊列中最低。”

    研究人員根據蛋白組表達譜,將患者分為免疫浸潤型(GP1)、代謝改變型(GP2)和間質為主型(GP3)三型,其中GP1亞型免疫浸潤型惡性程度最高、侵襲性最強、預后最差,提示需要更加積極的治療。該研究在腎癌發生分子機制研究中進一步發現,煙酰胺N-甲基轉移酶(NNMT)作為一種重要的甲基化催化酶,可以激活DNA損傷修復關鍵蛋白DNA-PKcs的活性,增強DNA修復,進而促進腎癌細胞增殖。這一發現提示NNMT不僅可作為透明細胞腎癌潛在的生物標記物,還是GP1亞型潛在的藥物靶點。

    “這項研究首次描繪了中國人群透明細胞腎癌的蛋白質基因組表達譜,發現了中西方透明腎癌關鍵致病基因突變譜差異,研究結果為透明腎癌的精準治療提供新的干預靶點,根據蛋白質組表達譜進行的分子分型為透明細胞腎癌的精準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葉定偉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9577-x


    相關文章

    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細胞命運調控與眼健康”現場考察會在上海召開

    2023年8月29日,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在上海召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細胞命運調控與眼健康”現場考察會。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學敏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項目依托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院......

    南開大學李磊教授:蛋白質周轉分析植物能量高效利用的新視角

    ——訪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磊教授光合蛋白質穩態研究-植物生長/逆境應答的能量基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礎,對植物的生長周期、結構、外觀和品質等都具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但是光逆境引起的光抑制會降低光合作......

    人工智能助力應對科研大挑戰

    近年來,人工智能(AI)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ChatGPT橫空出世,引發生成式AI創業熱潮。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很多科研團隊和公司正在利用AI應對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的科學挑戰:......

    擦除細胞記憶可更好重編程干細胞

    在16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多家機構的聯合團隊解決了再生醫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難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細胞的新方法,或對生物醫學和疾病治療產......

    血檢有助揭示52種疾病風險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4日報道,英國科學家指出,血液中某些蛋白質水平升高或許預示著在未來十年內罹患癌癥、心臟病或運動神經元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他們開發出了一款基于血液中蛋白質相關信息的模型,將這一模型......

    10分鐘生成分割,AI可進行更精確、快速的細胞器定量分析

    冷凍軟X射線斷層掃描(Cryo-SXT)是研究細胞超微結構的強大方法,可提供數十納米范圍的分辨率和膜結構的強烈對比度,無需標記或化學固定。較短的采集時間和相對較大的視場導致快速采集大量斷層圖像數據。將......

    大連化物所等發展出利用原位化學交聯解碼細胞中蛋白質動態結構的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子高效分離與表征研究組研究員趙群、張麗華等,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副研究員龔洲合作,提出了利用原位化學交聯-質譜技術(invivo......

    高分辨率評估人體細胞內的分子結構動態及藥物作用機理

    核糖體是細胞內的最豐富細胞器之一,負責將mRNA翻譯為蛋白質,是很多小分子藥物的作用靶點。核糖體在體外已得到廣泛研究,但其在人體細胞翻譯活躍過程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

    高分辨率評估人體細胞內的分子結構動態及藥物作用機理

    核糖體是細胞內的最豐富細胞器之一,負責將mRNA翻譯為蛋白質,是很多小分子藥物的作用靶點。核糖體在體外已得到廣泛研究,但其在人體細胞翻譯活躍過程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

    研究開發出檢測SUMO1蛋白的新方法

    蛋白質SUMO化是一種重要的細胞活動調節機制,異常的SUMO化與多種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密切相關,其中去SUMO化作為整個SUMO化循環過程的一部分,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