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承擔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近日獲得重大突破。這一被稱為中國“人造太陽”的核聚變實驗裝置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里程碑性的成果標志著我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是未來聚變堆的基本運行模式。目前,國際上大部分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為常規非超導托卡馬克,且偏濾器位形等離子體持續時間基本都在20秒以下,只有歐盟和日本科學家曾獲得最長為60秒的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
實驗開展以來,EAST團隊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們解決了一系列關鍵科學和工程技術問題。實驗通過集成創新和開展全面的實驗研究,利用低雜波與電子回旋波協同加熱和電流驅動,在中性束共同加熱下,EAST成功實現了102秒、等離子體電流0.4MA、芯部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中心電子密度2.4x1019m-3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近年來,EAST已成為國際上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其研究成果將為未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實現穩態高約束放電提供科學和工程實驗支持,并將繼續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前期預研奠定重要的科學基礎。
5年,對于高端制造產業意味著什么?在一些制造企業,5年的時間,可能僅夠新增幾條產線,或是完成一兩次智能化升級改造,再或增加幾種新產品的生產。位于江蘇昆山的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可控)用......
3月28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組織召開“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能源利用效率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結題評審會在廣州舉行。據悉,廣東省經濟和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探索科學......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中科院大氣所供圖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
2023年3月18日,《CellStemCell》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躍軍研究組題為《人神經分化過程中跨時間......
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引進更多京津高端人才服務河北,加深京冀科技合作,2月24日,由河北省科學技術廳、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和定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河北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和定州市科學技術局共......
3月8日,《自然》(Nature)雜志發布一則突發消息,著名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將中斷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關系,撤出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領導工作。2004年,在中法領導人見證下,中國科學院與法國巴斯德研......
近期,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駱軍委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樹深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題為《加強半導體基礎能力建設點亮半導體自立自強發展的“燈塔”》的文章,引起業界廣泛討論。該文章就中美科技戰中的“......
光明日報蘇州2月19日電(記者蘇雁)2月18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二期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總驗收。據悉,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是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以......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李博強、田世平等制備了一種高效、穩定、易回收、可重復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脫除酶制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危險材料雜志》。真菌毒素是真菌產生的次級代謝物,是食品行業中廣泛存在......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事件歸因為何?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該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學領域Top期刊《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 據介紹,&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