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2月20日電(記者周宣妮)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年終總結會在貴州省平塘縣中國天眼(FAST)觀測基地舉行。
據了解,目前利用FAST望遠鏡觀測產生的科學成果不斷涌現。FAST已發現509顆脈沖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4倍以上。
此外,2021年又有兩篇基于FAST數據的論文在《自然》雜志上發表,還有一篇入選了美國天文學會評選出的2021年亮點成果。
目前基于FAST數據發表的科研論文已超過120篇,引用590余次。下一階段,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將加快推進射電天文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表示,“在脈沖星搜尋方面,兩年多來,FAST已發現500余顆脈沖星。FAST運行團隊將會更加高效地運行FAST,讓FAST處于一種高水平的運行狀態,深入研究中性氫巡天,包括快速射電暴等諸多領域,力求在這些前沿科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脈沖星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發而形成的產物之一。脈沖星具有原子核的密度,是宇宙天然的極端物理實驗室。它的超強引力場為檢驗廣義相對論提供了獨特條件。脈沖星測時可以準確測量其自轉......
8月18日,國際期刊《自然-天文》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金林領導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的新成果,該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成功探測并解析了一批脈沖星B2111+46磁層中零星雨滴般的微弱矮脈沖......
貴州的那口“大鍋”又有新發現。利用中國天眼(FAST),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脈沖星輻射新形態——矮脈沖輻射,并揭示了脈沖星輻射瀕臨熄滅時其磁層結構基本不變的物理事實。更重要的是,這種脈沖星輻射形態是國際上......
貴州的那口“大鍋”又有新發現。利用中國天眼(FAST),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脈沖星輻射新形態——矮脈沖輻射,并揭示了脈沖星輻射瀕臨熄滅時其磁層結構基本不變的物理事實。更重要的是,這種脈沖星輻射形態是國際上......
北京時間8月18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天文》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的新成果,該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成功探測并解析了一批脈沖星B2111+46磁層中零星雨滴般......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26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Nature)發表了圍繞中國天眼FAST的最新科研成果。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領導的......
北京時間2023年6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中國天眼FAST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一個名為PSRJ1953+1844(M71E)的雙星,其軌道周期僅為53......
近日,正處于系統調試階段的稻城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DSRT)開展了我國首次基于射電圖像序列的脈沖星探測實驗,從連續射電圖像中成功識別出脈沖星閃爍。DSRT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太陽射電監測“綜合孔徑相機”,......
1月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菂研究員領導的團隊,通過FAST平臺,采用原創的中性氫窄線自吸收方法,首次獲得原恒星核包層中具有高置信度的塞曼效應測量結果。3月18日,李菂領導的團隊通過分析包括FAS......
雜志封面。(課題組供圖)FAST從兩個具有射電持續源的活躍重復快速射電暴(FRB20121102A和FRB20190520B)探測到圓偏振的藝術想象圖。(課題組供圖)12月26日,《科學通報》作為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