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飲食條件能通過影響氧化還原平衡,調控細胞信號轉導及細胞代謝過程,進而影響生物的生存和健康狀況。因此探索不同飲食條件下的精確氧化還原圖譜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暢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趙玉政課題組開展合作研究,于6月12日在《逆境生物學》雜志發表論文,繪制了線蟲在禁食、再進食及飽食下的精準氧化還原圖譜。
研究團隊首先構建了12種表達氧化還原敏感探針的線蟲品系:將響應過氧化氫(H2O2)的探針和響應還原型谷胱甘肽 / 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探針分別特異表達在線蟲的2種組織——體壁肌肉和神經元,和3種細胞器——細胞質、線粒體和內質網中。然后將這12種線蟲進行禁食、再進食及飽食處理,利用共聚焦顯微鏡進行氧化還原探針的成像及數據分析,繪制了H2O2 及 GSSG/GSH在不同飲食條件下的相對水平的精準氧化還原圖譜。
研究發現:禁食使肌肉組織中線粒體H2O2 水平增加,這與以往關于禁食下大鼠離體實驗結果及線蟲總體檢測結果H2O2 水平下降不同,更好地解釋了禁食誘導線粒體未折疊蛋白響應延長線蟲壽命的結果;而禁食特異提高神經元內質網GSSG/GSH水平,增加了內質網氧化力。
研究首次發現在神經元中禁食條件下線粒體、內質網、細胞質中H2O2 水平均降低,其生理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再進食后,飲食限制引起的H2O2 及GSSG/GSH的變化在體壁肌肉和神經元的大多數細胞器中被逆轉。而在飽食狀態下,首次精準發現H2O2 水平在肌肉組織線粒體、內質網和細胞質及神經元內質網中均顯著增加;而GSSG/GSH除了在線蟲體壁肌肉的內質網中增加外,在兩種組織的大多數細胞器中不變,為研究飽食的的代謝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陳暢研究員和華東理工大學趙玉政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高級工程師喬新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與西南醫科大學聯培生康璐、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生時暢和葉傲君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郁金泰、毛穎團隊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程煒、教授馮建峰團隊合作,全面繪制了人類健康與疾病蛋白質組圖譜,并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方法構建了疾病診斷預測模型以及發......
2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了解到,該臺研究人員與國外合作者協力,首次繪制出第一代恒星產生的Ⅰa型超新星在宇宙學尺度的演化圖譜,為探索第一代恒星的物理性質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天......
果蠅雖然不是最聰明的生物,但科學家仍然可以從其大腦中學到很多東西。現在,研究人員已繪制出一張全新的成年果蠅(黑腹果蠅)大腦圖譜,這也是迄今為止所有生物中最完整的“全腦接線圖”。該圖譜展示了超過5450......
一個包括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在內、由全球近50個機構組成的國際聯盟,成功繪制出了首份全球土壤病毒(GSV)圖譜。該圖譜對全球土壤病毒圈進行了全面描述,闡釋了土壤病毒對全球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可能的影響......
來自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及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科學家,成功繪制出人類腎臟最詳盡的單細胞圖譜,以前所未有的水平捕捉了健康和患病腎臟的復雜性,并在病程早期預測了慢性腎病(CKD)的進展。最新研究有望......
7月18日,《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方燕姍團隊、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彭廣敦團隊和暨南大學副研究員李昂團隊合作最......
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和瑞士蘇黎世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成功創建了首張單細胞分辨率的人腦血管系統圖譜。該圖譜涵蓋了大腦從早期發育到成年階段,以及腦腫瘤和腦血管畸形等疾病狀態。這一最新圖譜有望......
科技日報北京7月11日電(記者劉霞)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和瑞士蘇黎世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成功創建了首張單細胞分辨率的人腦血管系統圖譜。該圖譜涵蓋了大腦從早期發育到成年階段,以及腦腫瘤和腦......
由于有機物絕大部分在中紅外區(波長為4000~400cm-1)都有明顯吸收峰,因此紅外光譜是鑒別有機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藥企中,通常應用紅外光譜法進行定性分析,采用已知標準樣品對照法,即在完全相同的條......
作為研究人類認知功能機制和模擬人類腦部疾病的理想模型,獼猴在遺傳學、生理學和腦結構上與人類高度相似。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獼猴腦部空間組織架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繪制出......